王 洪
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全市102家博物馆免费开放,3家半价开放,35家延长到晚上21点,原来收费的博物馆门前人头攒动,丰富多彩的特色展览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参观。
即便只有一天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日,申城各博物馆仍表现出冷热不均的状况。原先免费的博物馆,也未见预期的大客流。市社科院日前公布的一项上海居民社区生活调查显示:仅一成居民常去博物馆、美术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博物馆”,通俗的说,就是发挥博物馆的最大作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然而,仅限于博物馆日当天的免费开放和诸多特色活动,对于广大市民和博物馆文化爱好者来说,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上海现有200多家博物馆,近期新开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每天人满为患;上海博物馆也是市民喜爱的文化去处;一些开设在大商厦里的特色民营博物馆,同样吸引着市民纷至沓来。但客观分析下来,去博物馆的市民人数和频率和其他文化场所相比,以及和国际一流城市市民去博物馆的人数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上海各个博物馆的开放和利用,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发挥博物馆的最大效能,应借助今年《博物馆条例》实施的大好契机,采取政府扶持、财政补贴、基金会帮助等方法,使免费开放博物馆成为一种常规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还有必要充分发挥各博物馆的馆藏优势,让文物和展品“活起来”,创新文博展示方法,引入“互联网+”思维,和广大参观者互动,运用交流、借展、讲坛等方式,打破地域和行业的封闭格局,使博物馆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博物馆的创新活动,必然培养造就一批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同时,还可开放销售博物馆的文创特色纪念品,让市民在博物馆里享受内涵丰厚的“文化大餐”,从“走进博物馆”变为“爱上博物馆”。
(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