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要闻A03版:广告A04版:要闻A05版:要闻A06版:上海A07版:上海A08/A09版:上海A10版:上海A11版:上海A12版:中国A13版:信息专版A14版:广告A15版:广告A16版:中国A17版:品致A18版:广告A19版:广告A20版:广告A21版:国际A22版:国际A23版:国际A24版:晨品生活A25版:广告A26版:评论A27版:评论A28版:广告A29版:广告A30版:体育A31版:体育A32版:体育A33版:财经A34版:财经A35版:财经A36版:综合A37版:理财A38版:基金A39版:广告A40/A41版:广告A42版:互动A43版:微博A44版:健康A45版:健康·保健A46版:健康·医疗A47版:健康·好孕A48版:广告B01版:文娱B02版:文娱B03版:广告B04版:文化B05版:星闻B06版:广告B07版:广告B08版:广告C01版:人才周刊C02版:热点聚焦C03版:职场C04版:高级研修D01版:品致D02版:品致D03版:品致D04版:品致D05版:品致D06版:品致D07版:品致D08版:品致D09版:品致D10版:品致D11版:品致D12版:品致D13版:品致D14版:品致D15版:品致D16版:品致

垃圾分类已有“群众基础”

2014年11月06日   A26 :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顾 骏

  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本身越来越受垃圾堆积所困扰。填埋已到无地可用,焚烧又遇到垃圾分类推进迟缓的难题。最近参加论坛,一位环境资源部门的官员对此挠头不已。
  现在,全国范围有效实现垃圾分类的地方确实不多,至少没有一个地级市做到了这一点。但说市民一点不配合,好像也有点不甚准确,观察一下小区就会发现,自发的垃圾分类从来就有,还形成了“三级体系”。
  第一级是居民在家里将垃圾中可以用于回收出售的物件拣出来,储存起来卖给废品回收人员,易拉罐、塑料瓶、旧报纸等,通常不会随便混入垃圾扔掉。
  第二级是小区中一些收入不一定低下,但勤俭已经成为习惯的老人,虽然不以回收废品为生,但也会随手捡拾可资利用的物件,出售之后改善生活。他们在进出楼道或小区之际,会注意垃圾箱里有没有可以回收的东西,如有,就“顺”回家里。
  第三级是小区清洁工,在清理环境时,如果遇到地上散落或居民扔进垃圾箱里的可回收物资,他们会不嫌脏臭,细心整理之后,出售给废品回收人员。因为工资不高,出售所得也成为他们稳定收入的一部分。
  经过这三道关,居民废弃的生活垃圾基本上得到了分类处理,只是并不严格合乎垃圾焚烧的标准,如果要送进焚烧炉,又不希望焚烧中温度不稳定造成有害气体逸出,还得有更仔细的分拣。问题是,我们现在推行垃圾分类是完全从头做起,一步到位,还是在居民已经依法达到的“三级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其逻辑,整合之后,加以规范化,直到达到标准为止?能够一步到位当然好,但要是做不到,因为工作量大,难度也高,那能不能想些办法,在基层自治的基础上,将个别居民的习惯推广为全体居民的共同做法,然后逐步细化,直至成为规范、达到标准?
  办法总比问题多,善加开发,垃圾分类是可以做到的,关键还是要看有关部门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来稿邮箱:xwcbpl@163.com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