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所以,这月到下月,也就成了长征题材电视剧展播月,各地的电视台都在播长征题材的剧。作为一个在影视业打酱油的人,我追看了几部,因为我很想知道,这些剧的制作者,是怎么平衡主旋律和商业性的关系的。
很多人对主旋律影视心存畏惧,总觉得它们代表了严肃、说教,但这几年看了很多主旋律作品,心得是,主旋律影视未必不好看,因为,在主题上已经有限定了,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可能地吸引人,要在主旋律这个筐里,尽可能多地装进各种元素。所以,反而能看到许多在别的地方看不到的东西。
《湄公河行动》就是主旋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公安部指导拍摄,剧情特别紧张,动作场面特别燃,卧底的彭于晏虐待毒贩、把毒贩爆头的场景,在别的电视剧里,是万万看不到的。在央视播过的《十送红军》也是主旋律,它借助红军的故事讲反抗,人对加诸自身的不公平命运的反抗,故事特别精彩,去掉外壳依然成立。总之,在这个筐里,装进人,装进人性,就成功了。
很多谍战戏,在主旋律的筐子里,装进了宫斗、涉案、职场,乃至青春偶像剧的元素。还有抗日剧,已经变成了元素最丰富的跨类型剧,爱情、武侠、奇幻,应有尽有。我看过一部抗日剧,一群抗日志士,为了筹措抗日经费,组成一支寻宝小分队,去山洞里寻找古人藏宝,与此同时,日本人也盯上了这批财宝,两队人马各种斗争……咦,这不是盗墓故事吗?
总之,别被主旋律吓到,能够赢得口碑的主旋律,必须要装进更多东西,故事必然更充实,情感必须更发达。
江苏卫视的《骡子和金子》在胜利纪念日前一天开播,这部戏用普通人的视角看长征,借助一个马夫的经历去写长征。讲的是一个叫骡子的青年农民,因为偶然的际遇,一个人走完长征,最终成长为红军战士的故事。只有普通人视角这点亲切感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戏剧性。骡子遇到的红军部队,不是普通的队伍,而是苏区中央银行的马队,马匹运输的是黄金; 骡子还有个孪生兄弟,兄弟俩因为洪水失散,再相见时,黑伢子已经变成名叫云中飞的国民党士兵,心狠手辣,为了生存无所不为。他和骡子形成海德博士和杰基尔医生的关系,他们的较量,象征着一个人和自己黑暗面的较量,两个人又分属不同的阵营,这样的设定更是意味深长。这还不够,还要装别的元素。骡子独身上路,行程有万里之遥,路过山村、小镇、城市,遇到土匪、饥民、彝族部落,见过众生众相;也和部落首领女儿、将军女儿、红军眷属、来自上海的舞女相遇,有着传奇般的情感经历。这趟行旅,像是一个人的“西游记”。
创作从来不是自由的,即便没有审查制度的限制,也有其它的限制,来自读者或者观众的,来自资本或者时代局限性的,所有的力量都在矫正你,所有的期待最后都变成了筐,只看你在红线中如何舞蹈。
这是这个行业最痛苦也最迷人的地方。
作家 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