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封二A03版:焦点A04版:要闻A05版:上海新闻A06版:上海新闻A07版:上海新闻A08版:上海新闻A09版:上海新闻A10版:上海新闻A11版:上海新闻A12版:广告A13版:上海新闻A14版:中国新闻A15版:中国新闻A16版:中国新闻A17版:品致A18/A19版:国际新闻A20版:国际新闻A21版:国际新闻A22版:游情A23版:广告A24版:广告A25版:评论A26版:晨报探究A27版:晨报倾诉A28版:晨品生活A29版:品味装潢A30版:足球竞彩A31版:体育新闻A32版:体育新闻A33版:财经新闻A34版:财经新闻A35版:广告A36版:财经新闻A37版:广告A38版:品味装潢A39版:保险A40/A41版:广告A42版:红木方圆A43版:红木方圆A44版:广告A45版:广告A46版:广告A47版:广告A48版:广告B01版:文娱新闻B02版:娱乐新闻B03版:文化新闻B04版:娱乐星闻B05版:娱乐星闻B06版:简单生活节B07版:品味装潢B08版:广告B09版:广告B10版:广告B11版:广告B12版:健康B13版:广告B14版:新居·时尚家饰B15版:3C周刊B16版:3C周刊C01版:地产星空C02版:地产星空·广告C03版:地产星空·广告C04版:地产星空·广告C05版:地产星空·广告C06版:地产星空·广告C07版:品牌地产C08版:新品上榜C09版:地产星空·广告C10版:住宅上榜C11版:特别推荐C12版:高端访谈C13版:封面专题C14版:热点聚焦C15版:市场聚焦C16版:地产星空·广告

上海地铁考虑网上曝光逃票者真容

随机选取14条线路被记录的“逃票画面”,不打马赛克在微博上公开

2015年09月25日   A04 :要闻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钟 晖

  随着上海地铁客流的暴涨,逃票人数也在与日俱增,且呈肆无忌惮之势,运营方深受困扰。昨天,继推出“征信系统录入”以遏制逃票现象之后,上海地铁又祭出新的“杀手锏”,首次考虑尝试将记录逃票者行为的图像通过官方微博等渠道适度公开,让贪小者的“形象”适当曝曝光,方便全社会参与监督。与此同时,上海地铁将从近日起开展新一轮、为期2个月的逃票稽查专项整治行动。

  逃票行为最多罚84元

  近年来,随着上海地铁运营网络的不断扩大,客流持续大幅攀升,与此同时逃票现象也在增多。为此,运营方重拳出击、多管齐下,长效开展逃票稽查专项整治,先后多次联手轨交公安、交港局(现交通委)执法总队等部门联合执法,并与市征信系统对接。同时,自去年7月起成立了上海地铁行政执法大队,在地铁范围内依法开展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逃票稽查。
  尽管如此,面对工作日日均客流超90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超1000万人次的超大客流规模,地铁逃票现象还是屡禁不止。部分乘客抱着侥幸心理,不惜以身试法。“现在冒用敬老卡处罚50元、其他逃票行为最多罚84元,实在太少了。”执法部门表示。

  打马赛克的曝光无意义

  地铁方面曾在官方微博中发布逃票稽查行动的照片,但逃票者的脸部都被打了马赛克。对此,有市民表示:“你发照片的目的,不就是想让大家看一下逃票的人是谁吗?你打了马赛克,就没有了曝光效果。”
  为进一步遏制逃票现象的蔓延,上海地铁考虑尝试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即将逃票行为的图像记录,在合法依序的框架下给予适度的公开,发动广大市民乘客共同参与逃票行为的监督,通过社会监督的力量,推进社会诚信和文明建设。运营方表示,上海地铁官方微博或将作为公开逃票行为的平台,对于在上海地铁全网络14条线路所有车站的逃票行为,随机选取进行公开;而逃票者行为的图像记录,则为逃票现场画面,且这些逃票行为是未被稽查人员发现或者及时处置的。

  录入征信,有人不在乎

  按照《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对无车票或持无效车票的乘客,由车站人员对其加收5倍以下的票款; 冒用证件的,由执法人员实施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使用伪造证件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于冒用证件和使用伪造证件的,还可以将个人信息纳入到市征信系统。既然有了征信的威慑,还有必要再推“画面曝光”吗?
  去年初,《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首次明确了各类逃票者的有关信息将纳入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去年8月,上海地铁和市征信系统对接,一旦查获冒用敬老卡和伪造证件乘车者,相关人员信息就纳入上海征信系统,在升学、就业、信贷、生产经营、个人消费等方面将受到制约。从去年8月至今年5月12日,地铁共查获5971人次冒用敬老卡乘车,平均每天查获21人,已有1401人信息录入诚信系统。
  事实上,被录入征信系统的逃票者或冒用敬老卡的人,都是被当场查获到逃票行为的人,而此次“画面曝光”的内容,是逃票的现场画面,且这些逃票行为是未被稽查人员发现或者及时处置的,两种举措的实施对象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对冒用敬老卡的人,对其采取录入征信系统的做法,效果不是太明显。目前查获的冒用敬老卡者,录入征信系统的只占到总查获人数的23%,而即便录入征信系统,不少冒用者已四五十岁,没有就业、办信用卡的需求,征信录入对日常生活影响也不大。为此,采取新的威慑性制约措施来应对逃票者仍有必要。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