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封二A03版:要闻A04版:要闻A05版:要闻A06版:上海新闻A07版:上海新闻A08版:上海新闻A09版:上海新闻A10版:上海新闻A11版:上海新闻A12/A13版:中国新闻A14版:国际新闻A15版:国际新闻A16版:广告A17版:品致A18版:评论A19版:广告A20版:体育新闻A21版:体育新闻A22版:体育新闻A23版:体育新闻A24版:广告A25版:晨品生活A26版:财经新闻A27版:财经新闻A28版:财经综合A29版:广告A30版:理财A31版:基金A32版:广告B01版:文娱新闻B02版:文娱新闻B03版:文化专题B04版:娱乐星闻B05版:广告B06版:城市人文B07版:爸妈圆桌B08版:广告B09版:广告B10版:广告B11版:健康保健B12版:健康医疗C01版:人才周刊C02版:热点聚焦C03版:职场·移民C04/C05版:移民C06版:职场C07版:教育C08版:教育

信托投资的六大误区

2015年05月21日   A31 :基金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蔡 俊

  告别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信托业的爆发期也逐渐远去。对投资者而言,有必要改变过去一些信托产品的投资思路。
  误区一:一味拒绝中长期产品。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偏向短期,导致中长期的信托产品鲜有人问津。不过,自今年央行降息以来,流动性释放带来的资产贬值的概率也被放大。降息时代,“短借长用”的老路未必持久,投资者在资产组合中更应尽量配置中长期的产品,提前锁定未来的收益。
  误区二:只挑预期收益高的产品。截至目前,信托仍然维持着“刚性兑付”的神话。在很多投资者看来,信托产品与高息存款可以等同,因此选择购买时,预期收益成为第一要素。不过,高收益的背后往往也有匹配的风险。为此,投资者未来购买信托时,要充分对投资标的的风险、来源进行评估。
  误区三:只相信银行的渠道。由于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很多投资者只相信从银行的渠道购买信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银行买产品不意味着就有银行背书,相反,万一产品出现问题,银行还有可能帮不了你,因为银行不承担产品的风险责任。
  误区四:只选政信产品。前几年,政府通过其融资平台,向信托融资进行地方基建。由于该来产品有隐形的政府信用,导致政信类信托迅速壮大规模,成为客户青睐的投资品种。
  对此,投资者该转变政信类项目“刚性兑付”的思维,切莫认为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是无风险,相反,该学会从地区情况是否良好、政府财政是否雄厚、征信措施是否完善等方面重新考量项目来源。
  误区五:与股票挂钩的收益高。伴随二级市场火爆,挂钩权益类的信托产品成为香饽饽。阳光私募的产品,如果投顾没有缺乏足够经验,震荡阶段投研的回撤能力较弱,很容易带来净值上的损失。
  误区六:房地产信托避而不知。由于先前的颓势,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不可否认的是,该行业,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外的趋于,确实存在资产泡沫,但从周期看,考虑其占经济的比重,去库存阶段的房产不会出现断崖式的花落。但在今年,供求两端回暖,在“释放流动性——贷款利率下调——房地产投资增长——经济上行”的传导周期中,房地产信托或迎来反弹。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