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蔻蔻
生物科学博士,医药研发经理。定居荷兰,与荷兰老公和猫咪Marley相伴。有文科心的理科人,创办微信公号“微蔻”
荷兰的父母从不把“孝顺”两个字挂在嘴边,也不会列举生孩子养孩子的苦。荷兰有一句俗语:“父母对孩子只有责任,没有权利。”这是一句“不平等”的宣言,宣传的是父母对孩子一无所求。
这似乎和我们印象中的欧美家庭关系出入很大,我们大都以为,欧美人的家庭关系淡薄,远不如我们的家庭关系深厚。
我问过很多荷兰家长,为什么在感恩教育里没有孝顺呢?他们听了都很惊讶,反问我:“为什么要教导孝顺?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不是自然而然会产生的感情吗?这是天性,为什么要教呢?”
那么,荷兰父母不教孩子孝顺自己,他们教孩子什么?荷兰父母觉得心里有别人,更需要被教导。他们教孩子爱这个世界,爱大自然,爱小动物,关心比你弱小的人,尊重为你服务的人。
这是一种爱和给予的能力。每个孩子在家里都能得到亲人的爱,而荷兰父母更关注的是,孩子出了家门能否有能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呢?
最初触动我的是我公公。
我公公和婆婆在我先生很小时就分开了。后来公公再婚,我先生的继母玛尔达,带着她五岁的儿子亨克嫁过来。玛尔达的前夫,在亨克四岁那年患骨癌去世了。那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死亡,在此之前的两年,玛尔达的前夫就被癌症折磨得无法行动,玛尔达边带着小亨克边照顾丈夫,陪他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和化疗,直到他去世。
当年我和先生结婚时,去拜访公公,亨克已经22岁了,和我公公与玛尔达住在一起。亨克带我去参观他的卧室和电脑房,我发现在这两个房间都摆放和悬挂着小亨克和一个男人及玛尔达一起玩耍的照片,在公园、海滩,或是庆祝生日。客厅的照片陈列橱里,也有一层是玛尔达和前夫的结婚照、他们三人的全家福、以及玛尔达前夫的独照。
我对先生说:“亨克那么小他爸就走了,干嘛不直接认你爸当爹,全心全意的爱你爸?何必到处放他的照片,让亨克念念不忘呢?”
我公公刚好听到了,回答我:“难道非要抹去记忆才能全心全意地爱吗?亨克的爸爸,在儿子两岁后就一病不起,不能陪儿子去游玩度假。亨克四岁他就和妻儿永别了。我相信,他一定很不舍,一定很珍惜在他身体还好的时候,陪着亨克和玛尔达在一起玩乐的点点滴滴。虽然时光短暂,但是亨克的爸爸一定希望儿子能记住自己,记住他陪伴过亨克的快乐时光。我们没有权利剥夺本该属于亨克的记忆以及亨克爸爸对他的爱。”
公公又说到了玛尔达:“玛尔达的前夫是被死神夺走的,他们并不是不相爱了。虽然之后,我和她爱上了彼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她有权去缅怀过去,去思念她曾经的爱人。”
亨克,也非常爱我公公。
我公公很喜欢吃我烧的麻婆豆腐,可我们和公公家住得远,一两个月才能去看公公一次。于是,亨克就专门来找我学怎么做麻婆豆腐,还让我带他去中国城买了很多佐料。他说他学会了,就可以常常做给我公公吃了。而玛尔达,至今和我公公已走过近30年的婚姻,相爱相知,非常幸福。
爱斯是我从读硕士起,就交到的好友。爱斯总把最疯狂的自己留给周五晚上的派对,周六的她总是玩得很节制,早早回去休息。因为爱斯每周日雷打不动地要和她的邻居奶奶一起度过,从16岁起就如此。
听爱斯说,这位邻居奶奶终身未婚,帮着爱斯父母带大了她,对她很好。后来奶奶腿脚不太灵便了,她就每周日都去陪奶奶,给奶奶洗换床单衣物,收拾屋子,陪奶奶说话看电视上网,晒太阳、散步、购物。爱斯就这样,十几年来每周拿出周末宝贵的一整天,守候养育她长大的邻居奶奶。
我夸奖爱斯的坚持性,可她说:“我从没觉得我是在尽什么责任或报恩,看奶奶是我心底的一种需要,仅此而已。我非常享受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
所以,我不认为说一百遍“要孝顺”,孩子就会更孝顺了。爱父母,是天性。我们要有信心,只要正确地爱孩子,孩子绝对会爱你,这是挡都挡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