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要闻A03版:广告A04版:要闻A05版:要闻A06版:上海A07版:上海A08/A09版:上海A10版:上海A11版:上海A12版:中国A13版:信息专版A14版:广告A15版:广告A16版:中国A17版:品致A18版:广告A19版:广告A20版:广告A21版:国际A22版:国际A23版:国际A24版:晨品生活A25版:广告A26版:评论A27版:评论A28版:广告A29版:广告A30版:体育A31版:体育A32版:体育A33版:财经A34版:财经A35版:财经A36版:综合A37版:理财A38版:基金A39版:广告A40/A41版:广告A42版:互动A43版:微博A44版:健康A45版:健康·保健A46版:健康·医疗A47版:健康·好孕A48版:广告B01版:文娱B02版:文娱B03版:广告B04版:文化B05版:星闻B06版:广告B07版:广告B08版:广告C01版:人才周刊C02版:热点聚焦C03版:职场C04版:高级研修D01版:品致D02版:品致D03版:品致D04版:品致D05版:品致D06版:品致D07版:品致D08版:品致D09版:品致D10版:品致D11版:品致D12版:品致D13版:品致D14版:品致D15版:品致D16版:品致

聚焦全球时局动态国际大视野解读各国社会生态

英国威胁退出欧盟为哪般

2014年11月06日   A27 :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刘宏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民众的“疑欧”情绪持续高涨,一度喊出“退出欧盟”的口号。在民众情绪推动下,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去年年初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宣布,如果在2015年举行的下一届大选中获胜,保守党政府就将重新讨论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并在五年议会任期的上半程——也就是2017年以前,对新的协商结果进行公投。
  这场演说将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围绕英国退欧话题展开的讨论推向高潮。随着英国经济日渐向好,退欧话题的热度逐渐降低。不过,不久前英国媒体的报道又将这一话题炒得沸沸扬扬。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士丹利的内部人士均透露,如需将旗下欧洲公司迁出英国,爱尔兰将是他们青睐的选择。其中一家投行已经计划将一些活动转到爱尔兰。虽然目前大部分预案还只是初期计划,但美国的银行无疑开始未雨绸缪,为欧盟即将诞生的银行联盟可能导致英国最终脱离欧盟做准备。而后,《泰晤士报》又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唐宁街10号可能威胁退出欧盟,但时间未定。”英国政府尚未正式提出退出欧盟的威胁,但如果消息属实,这一动作将是按去年卡梅伦提出的路线图迈出的一步,其主要目的是借助退欧威胁向欧盟争取更有利于英国的协议。
  英国寻求与欧盟重新谈判缘于其对欧盟权力扩张的不满。这种不满由来已久。自1973年加入欧共体以来,英国就多对欧共体或欧盟层面加强一体化治理的行动不予配合。1992年欧盟第一次货币危机爆发后,英国旋即退出欧洲货币体系; 在1999年欧盟推出单一货币时,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2012年欧盟各国领导人就未来七年预算展开讨论时,英国又对增加预算的提议表示强烈反对。
  在欧盟集体事务上,英国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历来与法、德两国旗鼓相当。但由于英国不是欧元区成员,其在治理欧债危机的集体行动中未能像以往那样进入核心决策圈。由于德国是欧债危机救助资金的最大出资方,德国在这场危机促发的欧盟制度改革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此前由英法德组成“三架马车”统领欧洲一体化的权力格局让位于德国主导下的德法合作模式。
  在德国主导下,其主张的经济和金融治理模式被引入欧盟制度改革议程:欧盟已明确了建立和完善货币、财政、银行以及政治联盟的改革方向。并且,各国在建立金融防火墙、达成“财政契约”、开征金融交易税和建立银行业联盟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工作已提上日程。以德国为代表的多数西欧和北欧国家奉行“莱茵模式”,以实体经济立足,金融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也很低,有能力执行严格的财政金融纪律并放手推行金融交易税。与这些国家相比,英国确有不同之处。英国以相对宽松的金融管制来鼓励金融创新和吸引金融资本,这使其金融业成为高度发达的产业。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金融业所占比例达到10%。如果追随欧洲大陆国家执行严格的财政金融纪律并推行金融交易税,势必降低英国政府的政策弹性,其金融业也将由于欧盟的严格管制而失去活力,最终有可能丧失其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英国虽然已表明以退欧威胁为筹码与欧盟展开谈判的意图,但尚未透露拟谈判的具体内容。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推断,金融监管成为核心谈判议题的可能性很大。为保护其欧洲金融中心地位,英国会竭力向欧盟争取金融监管方面的特殊待遇。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因为英国在经济上高度依赖对欧盟内部贸易,所以退欧威胁起不了多大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英国退出欧盟,欧盟其他成员国也会因交易成本上升而蒙受巨大损失。而且,英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其他国际组织和机构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欧盟对其还多有借重之处。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退欧威胁能否帮助英国争取到更加有利的协议,还属未定之数。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