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要闻A03版:广告A04版:要闻A05版:广告A06版:要闻A07版:要闻A08版:国际A09版:国际A10版:国际A11版:国际A12版:国际A13版:广告A14版:中国A15版:中国A16版:中国A17版:中国A18版:地球A19版:上海A20/A21版:上海A22版:上海A23版:上海A24版:评论A25版:评论A26版:上海A27版:娱乐A28版:文化A29版:文化A30/A31版:艺术品展A32版:文化A33版:赢家A34版:赢家A35版:赢家A36版:赢家A37版:赢家A38版:赢家A39版:意邦饰界A40版:意邦饰界A41版:意邦饰界A42版:意邦饰界A43版:赢家A44版:赢家A45版:赢家A46版:赢家A47版:广告A48版:广告B01版:冠军之路B02版:冠军之路·看台B03版:冠军之路·队报B04版:冠军之路·队报B05版:冠军之路·队报B06版:冠军之路·队报B07版:冠军之路·队报B08版:冠军之路·队报B09版:冠军之路·界外B10版:冠军之路·界外B11版:广告B12版:广告B13版:互动B14版:影像B15版:倾诉B16版:广告C01版:人才C02/C03版:人才·特别策划C04版:人才·专题C05版:人才·成才之路C06版:人才·成才之路C07版:人才·留学海外C08版:人才·专栏C09版:人才·留学海外C10版:人才·成才之路C11版:人才·资讯C12版:人才·职场调查C13版:人才·薪酬C14/C15版:人才·移民C16版:人才·国际教育C17版:人才·留学移民C18版:人才·留学C19版:人才·成才之路C20版:人才·移民留学C21版:人才·维权C22版:人才·才市C23版:人才·薪酬C24版:人才·高级研修D01版:品致周刊D02版:封面故事D03版:新潮事件D04版:摩登时代D05版:美丽视界D06版:生活灵感D07版:生活灵感D08版:品味吧台

“蛟龙”第5潜,又扎深了42米

新纪录刷至7062米 还完成精准“海底捞”

2012年6月28日   A15:A15-中国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蛟龙号”在海底拍摄的生物照片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昨日凌晨5点开始第五次7000米海试,并且成功达到7062米的深度,继24日成功突破7020米深度后,再次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昨日,“蛟龙号”在北京时间8点44分突破了7000米到达了7003米。到达7003米之后,“蛟龙号”就要完成第一个工作任务寻找目标,也就是要寻找上一次布防在7020米水深的一个目标标志,这是考验潜水器的精确定位功能。现场指挥部还给潜航员规定了半小时的作业时间。这一项工作好比大海捞针,需要有很强的定位的能力;在海底十米能见度的情况下,在100米范围之内寻找到一个只有0.5米大的标志物。最终,“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再度创下新纪录。

    据了解,随着下潜深度增加,压力也会随之增加,“蛟龙号”就承受着每平方米7000吨的压力。工作人员在每次下潜的时候,都会布放一个东西,上一次放了大概40×40厘米的泡沫塑料,这个泡沫塑料到了海底7000米后,完全被压成像小石块一样,摸上去非常坚硬,表面颗粒由于受到巨大的重压变得非常的清晰和明显。“蛟龙号”所有设备都必须要经受这种强大的耐压,因为“蛟龙号”毕竟不是一个探险型的潜器,它并不是到海底完成一到两次探险就结束,而是平均设计寿命下潜4千次,使用30年,所以必须要考验它在深海这种强大的耐压性能。



用户名:


解放日报 - 新闻晨报 - 新闻晚报 - 申江服务导报 - 新闻晨报社区报
报刊文摘- I时代 - 房地产时报 - 上海法治报 - 支部生活 - 新沪商 - 人才市场报 - 上海学生英文报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爆料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