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封二A03版:焦点A04版:要闻A05版:上海新闻A06版:上海新闻A07版:上海新闻A08版:上海新闻A09版:上海新闻A10版:上海新闻A11版:上海新闻A12版:广告A13版:上海新闻A14版:中国新闻A15版:中国新闻A16版:中国新闻A17版:品致A18/A19版:国际新闻A20版:国际新闻A21版:国际新闻A22版:游情A23版:广告A24版:广告A25版:评论A26版:晨报探究A27版:晨报倾诉A28版:晨品生活A29版:品味装潢A30版:足球竞彩A31版:体育新闻A32版:体育新闻A33版:财经新闻A34版:财经新闻A35版:广告A36版:财经新闻A37版:广告A38版:品味装潢A39版:保险A40/A41版:广告A42版:红木方圆A43版:红木方圆A44版:广告A45版:广告A46版:广告A47版:广告A48版:广告B01版:文娱新闻B02版:娱乐新闻B03版:文化新闻B04版:娱乐星闻B05版:娱乐星闻B06版:简单生活节B07版:品味装潢B08版:广告B09版:广告B10版:广告B11版:广告B12版:健康B13版:广告B14版:新居·时尚家饰B15版:3C周刊B16版:3C周刊C01版:地产星空C02版:地产星空·广告C03版:地产星空·广告C04版:地产星空·广告C05版:地产星空·广告C06版:地产星空·广告C07版:品牌地产C08版:新品上榜C09版:地产星空·广告C10版:住宅上榜C11版:特别推荐C12版:高端访谈C13版:封面专题C14版:热点聚焦C15版:市场聚焦C16版:地产星空·广告

上海市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副主任陶璐娜:

牢记父辈鼓励,坚持到底赢取胜利

2015年09月25日   A13 :上海新闻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张昱欣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开局受挫,在女子气枪决赛赛场上,一个中国女孩稳稳地举起枪、深深地吸一口气,瞄准、扣动板机……690.4环!中国队夺得了悉尼奥运会的首金。陶璐娜,这个不为大家熟悉的名字横空出世,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物。15年后的今天,回首这段人生辉煌时刻,陶璐娜表示,成功,与从小做事专心分不开,更与长辈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
  小时候,陶璐娜比较顽皮,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当时我的衣柜里找不到一条裙子。”陶璐娜笑着告诉记者。由于父母工作特别忙,需要三班倒,小时候的陶璐娜大多由外婆带看。懂事的她,一边学习,一边还不忘帮着分担家务。陶璐娜回忆道,以前住的老宅还没有通煤气,用的是煤饼炉子,她就经常去附近的销售点扛蜂窝煤回去。“煤饼又脏又重,很多小姑娘碰都不愿意碰,我倒觉得没什么。”冬天,别的女孩子喜欢赖床,但陶璐娜却早早起来,与男孩子们一起绕着中华路环线跑步。“大家都觉得我是‘假小子’,爸爸倒也没责怪过我,还一直鼓励我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废。”陶璐娜把爸爸的话记在了心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陶璐娜陪同学接触了射击,后来这名同学没入行,陶璐娜却与射击运动终身结缘了。回想起训练时的艰苦,陶璐娜至今仍记忆犹新。射击队经常要去北京比赛,当时条件并不好,队员们不仅要长时间坐又慢又挤的“绿皮车”,还得自己带好全套的被褥、气枪等物件。“每次下火车回到家里,肩膀上都有两条很深的压痕,外婆看了很心疼。记得当时外婆心疼地搂着我说:‘别学射击,太苦了。’我对外婆说,要像许海峰叔叔那样为国争光,拿奥运金牌,我不怕苦!”就是这段经历,终于帮助陶璐娜走上了冠军之路。
  悉尼奥运会后,陶璐娜一度陷入了低谷。2004年兵败雅典之后,原中国射击队总教练许海峰曾告诫她,如果还想继续打下去,至少需要两年的沉淀。两年后,陶璐娜重新站了起来,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女子10米气手枪赛中获得了个人和团体冠军。
  这两年来,陶璐娜已很少以运动员的身份出现在媒体的闪光灯前,她有了新的挑战方向。在上海各区的青年训基地里,时常能看到这位奥运冠军的身影。
  而对于父辈的鼓励,也伴随着陶璐娜开辟了人生另一个属于自己的“赛场”。(本专栏由新闻晨报与市文明办、市妇联、团市委联合主办)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