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封二A03版:焦点A04版:要闻A05版:上海新闻A06版:上海新闻A07版:上海新闻A08版:上海新闻A09版:上海新闻A10版:上海新闻A11版:上海新闻A12版:广告A13版:上海新闻A14版:中国新闻A15版:中国新闻A16版:中国新闻A17版:品致A18/A19版:国际新闻A20版:国际新闻A21版:国际新闻A22版:游情A23版:广告A24版:广告A25版:评论A26版:晨报探究A27版:晨报倾诉A28版:晨品生活A29版:品味装潢A30版:足球竞彩A31版:体育新闻A32版:体育新闻A33版:财经新闻A34版:财经新闻A35版:广告A36版:财经新闻A37版:广告A38版:品味装潢A39版:保险A40/A41版:广告A42版:红木方圆A43版:红木方圆A44版:广告A45版:广告A46版:广告A47版:广告A48版:广告B01版:文娱新闻B02版:娱乐新闻B03版:文化新闻B04版:娱乐星闻B05版:娱乐星闻B06版:简单生活节B07版:品味装潢B08版:广告B09版:广告B10版:广告B11版:广告B12版:健康B13版:广告B14版:新居·时尚家饰B15版:3C周刊B16版:3C周刊C01版:地产星空C02版:地产星空·广告C03版:地产星空·广告C04版:地产星空·广告C05版:地产星空·广告C06版:地产星空·广告C07版:品牌地产C08版:新品上榜C09版:地产星空·广告C10版:住宅上榜C11版:特别推荐C12版:高端访谈C13版:封面专题C14版:热点聚焦C15版:市场聚焦C16版:地产星空·广告

站在食物链 顶端的男人

2015年09月25日   B01 :文娱新闻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朱美虹

  近日,美国电视台曝光了这样一段画面:美国总统奥巴马把河岸边苔藓里找到的被吃了一半还带着血的生鲑鱼塞到嘴里,三两口吃了精光,“如果有饼干搭配着吃,一定很棒”。这不是鲑鱼罐头广告,而是他参加一档野外生存真人秀 《荒野求生》 的片段——找到并递上这块“豪华”鲑鱼的贝尔·格里尔斯告诉奥巴马,这块生鲑鱼,是被熊吃剩下的。
  能让奥巴马“看上”并加盟,可以推断该真人秀在美国的人气之高。英国人贝尔因《荒野求生》成名,还主持过一系列野外生存类节目,足迹横跨世界上最人迹罕至的地区,为生存吃过蛆虫、蚂蚁、蜘蛛、蝎子、蝙蝠等“荒野套餐”。这些节目及模式销售到全球后,他被观众封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在国内也有不少粉丝。户外真人秀正热,买空了全球版权的中国电视台自然不会漏了这一类型,与贝尔团队共同研发的《跟着贝尔去冒险》今年四季度就将播出。
  自从《爸爸去哪儿》以来,国内真人秀团队开始走出摄影棚,往大江南北甚至国外跑,类型涵盖了旅游、竞技、军旅等,其中不少节目冠以“极限”、“挑战”之名。但严格来算,这些明星参与的户外真人秀拍摄环境并不极限,与其说拼技术谁更快更高更强,不如说更注重于展现成员们“相爱相杀”的情感历程,《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极速前进》都是如此,换一个地点犹如游戏中换一个场景。这么说来,国内尚无一档真正意义上的野外生存类真人秀。
  可是,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若要引发中国人共鸣,我们真有这个群众基础吗?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长大的我们,多少人有过搭帐篷露营的经验?有几个人会生火造木筏凭指南针辨别方向?你愿意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而去野外被蚊虫叮咬饥寒交迫自讨苦吃找罪受吗?在欧美发达国家,好山好水好无聊的人们热衷于去野外攀岩、徒步、滑雪,人人动手能力都很强,换轮胎、刷油漆,乃至造房子都不在话下,而我们连宜家家具都不会DIY安装,更别说使用各种工具了。这些顾虑,各电视台节目制作人不会没有想过,只不过一档全家欢型的现象级节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遇而不可求,与其一窝蜂复制,不如填补空白、开拓细分市场,这未尝不是一条突围之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贝尔式的荒野求生节目搬到中国的确是超前了一点,要达到国外那样的热度可能性并不高,且投石问路之后还得培育观众,视市场反馈而做出相应调整。不过,从业界生态多样性而言,我们欢迎更多类似尝试,而非争抢独木桥——在恶劣环境中不挑食,生存下来,才能有机会像贝尔那样站到食物链顶端去。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