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封二A03版:焦点A04版:上海新闻A05版:上海新闻A06版:广告A07版:品致A08/A09版:视界A10版:广告A11版:中国新闻A12版:晨品生活A13版:国际新闻A14版:葡萄酒俱乐部A15版:娱乐星闻A16版:文化新闻B01版:体育周刊B02版:体育新闻B03版:体育新闻B04版:体育新闻B05版:体育新闻B06版:广告B07版:申活B08版:申活·血拼B09版:申活·食尚B10版:申活·商情B11版:广告B12版:地产B13版:一周秀B14版:评鉴汇B15版:脱口秀B16版:文娱周刊C01版:旅游周刊C02版:热门C03版:微播报C04版:游情C05版:度假C06版:热推C07版:热推C08版:热推C09版:旅游·广告C10版:旅游·广告C11版:旅游·广告C12版:旅游·广告C13版:旅游·广告C14版:旅游·广告C15版:旅游·广告C16版:旅游·广告

居安思危

2015年07月13日   A02 :封二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吴    飞
  
  成思危的一生,似乎一直与“风险”联系在一起。
  1987年,成思危就已经在中国提出“风险投资”的概念。当时他刚刚完成从化工学家向经济学家的转型,从美国念完MBA回国后,提出了一个在化工系统试行风险投资的建议。但当时中国既没有资本市场,也没有产权交易,所以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是我并没有泄气,有机会我还是要讲。”成思危说。
  直到1997年,已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在武汉到重庆的轮船上,主持召开了一次以风险投资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规模虽不到100人,但美国花旗成长基金、穆迪公司等都派人来参加了。他认为,中国发展风险投资的条件基本成熟了。于是他把研讨会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民建中央的一个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几点意见》。这个提案提交给了1998年3月举办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一号提案”之后,国内掀起了风险投资的热潮。成思危,也被称为“风险投资”之父。
  成思危推动风险投资花了十年,推动创业板的设立同样花了十年,且过程更为跌宕。
  中国早在1999年就有设立创业板的想法,199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司法》做出修改,即: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新颁布的标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 同时通过了一个拟建单独的高科技股票交易系统的决议。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板。2001年初,纳市神话破灭,且国内股市频传丑闻,成思危当时站出来建议缓推创业板。
  2003年,成思危提出采取“三步走”的办法建立二板市场,先参照主板的条件设立科技板块,然后降低门槛、扩大容量,最后建成创业板。一年后的2004年,深圳中小企业板开盘,他在开板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逐步向创业板过渡,但创业板的动议仍然被搁浅。
  直到2008年,创业板才正式被列入议事日程,但随之而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席卷全球形成国际金融危机,推出创业板的进程再次被迫延宕。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民建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积极扶持中小企业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提案》,呼吁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同年2009年9月1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将于9月17日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首批7家企业上会。
  当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成思危又被称为“创业板之父”。
  论做官,成思危在1998年已经就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副国级的级别,在中国经济最为一帆风顺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却推动着两样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旧具有浩瀚风险的东西。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创业板,在金融底子差、资本市场不成熟的中国,稍有差池,“××之父”很可能会背上千夫所指的骂名,或是面临江湖之远的孤寂。但他就是有这般试错的勇气,探索的担当。正如他被广泛传播的那两句话:“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
  事实上,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创业板,都证明了成思危的远见。中国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但成思危留下的这两样东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已成为推动创业创新最重要的两条支柱。无数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需要资本市场的风投培育梦想的成长,更需要资本市场的上市来迈向成功的彼岸。当这些年轻人有朝一日为自己的公司上市鸣锣之时,他们应该缅怀这位资本市场教父式的人物。
  1935年,成思危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他的父亲,著名报人成舍我为他取名“思危”。在他花甲之年,他再一次为我们阐释了“居安思危”的意义——在太平盛世中,当个太平官,心安理得地享受发展成果固然称不上可耻;但愿意为将来的瓶颈提前布局,并为之甘冒风险,这才称得上可贵。
  因此,昨天成思危逝世之际,当悼念文章大多把他作为一名学者、一名经济学家来怀念时,我却以为,如果单纯以是一名经济学家的身份,著作等身的学识固然可贵,独立、直言、不趋炎附势的人格固然可贵,但仍不足以塑造成思危的地位。所谓知易行难,更可贵的是,曾经站在国家领导人的高位,身体力行地去破除阻力、推动理想。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中,这可能是一名知识分子最为可贵的情怀。
  成思危曾说,“虽然我没在湖南生活过,但可能还是继承了湖南人的内在性格:一旦看准了的问题,九头牛也拉不转。就像我父亲一样,敢于屡败屡战。幸运的是,我这些选择都对了,但当时看来,都冒着风险。”
  幸运的是,成思危的选择都对了;幸运的是,中国能有成思危。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