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A03版:要闻A04版:要闻A05版:上海新闻A06版:上海新闻A07版:上海新闻A08版:上海新闻A09版:爱上海A10版:中国新闻A11版:中国新闻A12版:晨品生活A13版:品致A14版:国际新闻A15版:国际新闻A16/A17版:上海教育A18版:评论A19版:财经新闻A20版:财经新闻A21版:财经综合A22版:晨友会A23版:保险A24版:理财B01版:文娱新闻B02版:娱乐新闻B03版:文娱新闻B04版:文娱星闻B05版:晨报海敏思B06版:广告B07版:广告B08/B09版:城市人文B10版:体育新闻B11版:体育新闻B12版:体育新闻B13版:健康周刊B14版:医疗B15版:保健B16版:关注

保健衣帽鞋袜 没有疗效别信

2015年05月26日   A09 :爱上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徐妍斐报道        作为特殊商品,市民在购买医疗器械产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昨天,上海市食药监局特别指出,有的商家在推销产品时不按批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宣传,甚至任意夸大产品疗效,宣传疗效神奇、包医百病,消费者对此应保持警惕。此外,健身器材以及一些含保健功能的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都不属于医疗器械,它们只是一些普通商品,不具有治疗功能,且未经过任何的临床验证。消费者若购买这些商品来治疗疾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会贻误病情。
  市民购买医疗器械首先要记得查看产品证照。所有的医疗器械包括进口产品的包装和说明书上都必须印有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注册证号,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证号的真伪。没有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注册证号的,要么是假冒产品,要么不是医疗器械产品。
  要学会查看产品分类。我国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制度,将产品按安全风险程度划分为一、二、三类。三类医疗器械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使用要求也更为严格,不宜自行购买作为家用。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应该向商家咨询清楚产品类别及其安全隐患,从而选购安全性较高的产品。
  消费者应到正规的药店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买时要查看商家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对流动销售、临时设摊销售的产品要慎重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使用家庭医疗器械产品时也应先咨询医生。医疗器械不同于保健用品,因具有明确医疗用途,在使用上有一定风险,尤其治疗类产品更有严格的适应症,如充气式颈椎治疗器、中频理疗仪等。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身体不适或病情加重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就医,并联系厂家反映。怀疑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可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或拨打12331热线投诉举报。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