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董川峰
他凭着才智与勤奋,由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普通大学教师,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的领头人,主持和完成了机电一体化等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上海高校教学名师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就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主任何亚飞教授,一个学生眼中“蛮拼的”老师。
勇于创新,潜心科研
2001年,何亚飞参与的“个性化骨关节假体CAD/CAM技术与临床工程系统”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人工关节置换在外科手术上的一大突破,实现了根据患者关节的个性化不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人工关节的临床应用。
“当年和上海交通大学几位著名教授以及上海市第九医院院士医生一起研发人工关节的置换定制,我负责其中关节的CAD/CAM与敏捷制造制作这一环。”何亚飞说,那时参与这个项目需要全天候待命,一旦接到任务,就要按时保质完成。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一个人工关节往往需要10—20个小时,那时白天上完课,晚上常常是在数控车间机床边度过的。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是常事。“再累再苦,我也没有打退堂鼓,参与这个项目,当时并不知道最后会获奖,只是希望在学术上能有所积累,对教学有所帮助。”
何亚飞对创新、研发有清晰目标。他主持的“高速精密大功率紧凑型电主轴”项目在2014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获得一等奖;“加工中心用高速电主轴高精度长寿命关键技术”项目获2014年上海市科促会《助推计划》高校转化项目资助;“超高精度超长直线导轨精密磨削装备的研制”项目获2013年市科委项目120万元资助。
严谨治学,精心育人
何亚飞始终在教学第一线忙碌,先后开设《机械制图》、《电动测量》、《机床设计概论》、《数控机床》、《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和《工程导论》等课程,把他在科研实践中的积累尽其所能教给学生。
作为工学部主任,领导下设的智能制造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尽管行政工作繁忙,但他仍坚持每周为本科生上课,并抽出时间带两个学生团队指导科技研创新活动。
“蛮拼的!”只要一提起何亚飞,学生都这样评价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今年应届毕业生杨天强选择了自主创业,他说,当初进校,就是因为何老师不经意的几句话,让他树立了学习的目标。
4年前新生报到,杨天强在食堂门口遇到何亚飞,何老师问他来自哪里。杨天强回答是甘肃兰州人,何老师笑着说,从甘肃那么远考过来不容易,大学四年过得很快,一定要珍惜光阴,努力拼搏。
杨天强说,正因为何老师的这几句话,让他对大学学习充满信心。4年里,他和同学共同研发的“智能雨棚”、“智能摇篮”等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上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众多奖项。“这些都离不开何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他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来说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