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工作,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为稻粱谋。可是,在这个都会的各行各业里,那些专注而实干的人却能从普通的职业里找到乐趣。日复一日,他们不仅没有在朝九晚五中消磨掉理想和斗志,反而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厚实。“都市职人”栏目致力于发掘这样把庸常人生点石成金的人。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上海的搬家师傅怎样把工作做到极致。
晨报记者 李元珺
来上海16年,惠志林的搬家生意也足足做了16年。
这些年,他替亿万富翁搬过家,也给扫地阿姨搬过家; 搬过警察监督执行的离婚财产分割现场,也搬过为分家吵得面红耳赤的动迁老宅……16年里,这个最多时也只有3个人的小搬家公司,却赢得了极好的口碑,不仅沪上很多老外指定他搬家,连拍卖行、星级宾馆、领馆都有他的固定客户。
如今在上海,他有车有房有存款,却依然喜欢亲自上阵帮人搬家。借用一本畅销书的名字,因为他“想从每个人的世界路过”。
因为经常帮老外搬家,他也爱上了喝咖啡。“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时,他谈到了这个网络热帖。
伴随着嘈杂的发动机声,一辆厢式货车停在我面前。一个身穿藏青色运动夹克的男人从车窗探出头来,向我招了招手,他正是惠志林。相比微信头像上的照片,眼前的他似乎更斯文秀气。看起来,不太像是靠力气吃饭的人。
货车驾驶室的台阶有些高,我努力地拉着车门旁的把手才爬了上去。就在我上车的这十几秒时间里,他已见缝插针地跟我打了招呼,感觉眼前这个男人似乎天生有一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特质。
还没聊两句,他的手机就响了。接完手机,他告诉我刚才和他通话的是一个进口美术类书籍的代理商,“几乎所有中国市面上能看到的进口美术类书籍都是经由我手里搬进来的”,老惠脸上满是自豪感。
“下午的活儿干完了,不如去办公室坐坐吧。”这是一个90多平方米的两室两厅。一进门,就看到供着的财神,客厅贴着印有巨幅清明上河图的金色壁纸,客厅一角堆了一摞崭新的打包纸箱,沙发位置已被诸多杂物覆盖。唯独客厅正中摆放的一张古筝和靠墙的一架钢琴周围,还有部分活动空间。
房子以中式装修为主基调,但家具却显得风格混杂。古朴的中式家具中间穿插着一些黑色或白色的板材家具,有些不太搭调。
“这是你家?”
“嗯,这里住家兼办公。公司就我和老婆两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会请连襟来帮忙。房子10年前买的,首付才10万。”他笑笑招呼我坐下:“喝什么?咖啡?”
我要了杯白水,老惠则给自己泡了杯咖啡。原来,因为经常帮老外搬家,他也爱上了喝咖啡。“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聊天时,他谈到了这个网络热帖。
坐得近了,我才发现他虽然一点都不魁梧,但端杯子的手指节粗大,右手虎口和手掌处的皮肤粗糙皲裂,指甲缝发黑。这的确是一双给人搬了16年家的手。
“我回来了。”说话间,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走了进来。我想这应该是那两台乐器的主人,她看起来教养不错。据说,她不但学琴,还学了书法和国画,老惠的育儿理念是:女孩子琴棋书画总归要学一点,不求精,但可以培养气质。
“你真不像个搬家师傅,像个读书人。”我不禁感慨。
他腼腆一笑:“年轻时,我是个文艺青年。”
他的生意大多靠老客户的口碑营销。拍卖行、领馆、星级酒店都有他的固定客户。
这时,去接女儿的妻子李一勤也回来了。听到“文艺青年”几个字,她插话道:“他那时是我们那儿的通讯员,差点就做了记者。”
年轻时,老惠的梦想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此,他曾辗转多地打工,体验不一样城市的风情。直到27岁,他跟妻子一起来到上海,进入搬家行当。
“接触搬家这行后,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要的生活。既能挣钱,又能满足我品人生百味、看人间百态的梦想。”在搬家公司做了3个月,他就开始自己单干。
除了开始几年打过一阵广告,他的生意大多靠老客户的口碑营销。拍卖行、领馆、星级酒店都有他的固定客户。一次一个日本客户有一套几千元的红酒杯,老惠搬完毫发无损,从此在圈子里做出了口碑,几乎成了在沪日本人的特聘搬家师傅。
什么样的细节打动了客户?我跟老惠一起去了搬家现场。
尽管客户没有要求,他跟妻子还是带去了不少纸箱和厚毯子。在把东西运上车前,他拿出厚毯子铺在上下货的地方,以防家具损伤。客户的东西不少,有冰箱、橱柜、钢琴这些大家伙。他告诉我,冰箱这类硬的东西最好和纸箱、包裹这些软的东西间隔开来放,这样互相之间就自然形成了缓冲,不会碰伤。
因为搬的是电梯房,老惠带了四个平板车,把东西往平板车上一放,直接推进电梯就OK 了。“搬老式的多层楼房才最见本事,像这种冰箱不用绳子捆,我可以直接放背上不掉下来,两手还能分别再拎两包东西。”说这话时,他眉飞色舞,相当神气,“还有这种床垫,没经验的人在老公房的楼梯转角处可转不出来。”
接着,他现场小露了一手:1.5米宽、20厘米厚的床垫,他一个人一手抓住床垫一边,直接把床垫抱了起来。巨大的床垫把他整个人都遮住了,只看到床垫下两只脚在快速移动。一旁客户看得啧啧惊叹:“这个床垫里面都是钢圈,我们家两个人搬都嫌重!”
这些年的搬家经历让他积累的不仅是搬运技巧,还有阅人无数的敏锐判断力。如今,只要在客户家看上几眼,他大致就能掂量出对方的经济能力和职业属性。“有没有钱,看家具就知道。讲究的人家用的都是红木或实木的……”
在他的微信里,我还看到他在深圳、广州、苏州等地出差的画面。搬家公司怎么还要出差?他告诉我,近年来还在做异地搬家的业务,比如从上海搬去深圳。当我还在为他怎么解决中间的物流问题而疑惑时,他却抛给了我一个名词:“‘整合营销’懂吗?找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解决长途运输问题,我乘飞机到当地帮人家解决终端的搬运问题,亲自把货物交到客户手里。”
老惠晚上约了一个德国人谈搬家需求。临出门前,他穿上深色西服,内搭一件全黑的衬衣,脚上的皮鞋上印着某个大牌的标志。
带我去他家那天,老惠晚上约了一个德国人谈搬家需求。临出门前,他换下了白天搬场时穿的运动夹克,穿上深色西服,内搭一件全黑的衬衣,脚上的皮鞋上印着某个大牌的标志。衬衣最上面的一颗扣子没有扣,微微敞开的领口露出衬衣内侧一圈文艺的小碎花。他向我解释,只要不是去搬特别脏的东西,他大多穿得很斯文。“其实从事搬家行业也可以很文艺、很优雅。我完全可以穿着西装举重若轻。”
一旁的妻子补了一句实在话:“其实我们搬家时穿得好点,并不是装。去高档小区,穿得太差,门卫和保洁阿姨会刁难你,不让进。”
老惠夫妻看过的眼色,岂止“不让进”。
一次,一个客人搬完后找不到笔记本电脑,就打电话表示,电脑不值什么钱,关键是里面的资料,如果他把资料还回来,电脑可以送给他。
“这么多年,我从来不会拿人家东西。我让他再仔细找找,对方却以为我要敲竹杠,说可以加付我一万元,让我把资料还他。结果,过了几天,客户又打来电话道歉。原来笔记本电脑被他老婆收到柜子里去了。”
有时候客户的一些善意也会带来难堪,比如馈赠。常有客户把一些用不上的东西送给老惠夫妇。其实很多他们并不需要,但每次,他都会感谢对方,并假装很开心地接受下来。他善解人意地分析:“客户在施予的时候有一份优越感,我没必要打破这种平衡。”
于是,他家里便多了很多与装修风格不搭调的各色板材家具,以及那塞满一客厅的杂物。
所有看过的“眼色”,根本原因或许是因为体力劳动者的价值在当下还不那么被看重。既然不为生活所迫,那么是否考虑多雇几个人,自己退到后面当管理者?老惠摇摇头:“我还是喜欢亲自去看看门背后的故事”。
“有的时候,赚钱不是人生的目的。我很享受这种生活。按现在的身体状况,应该可以干到60岁吧。退休后,我想投资拍部片子,把我这些年看到的东西一一还原出来。”说到这个梦想时,老惠捋了捋头发,再次文艺腔起来。
门后的世界
比电影精彩
老惠的职业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空房间》,男主角喜欢撬开陌生人的房门,偷溜进去猜测房主的身份,感受房主的生活。也许在人类内心深处,都有窥探他人生活的隐秘欲望,而老惠的职业,给了他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窥探理由。
这些年他因此见到的故事,真的比电影还要精彩。
赚的钱都交房租了,这些年都白忙了
跟惠志林一起走进杨树浦路这栋老电梯房时,屋里的东西已打包完毕。20来个纸箱整齐地码在主卧的阳台上,屋里几乎没有零散的东西。江家的大儿子已经在拆衣柜,从打开的柜门可看到每块板的内壁上已标好了拼装顺序。看起来,这家人对打包和拆装已相当熟练。
“18楼搬场啊?买新房啦?”大儿子跟老惠一起搬了四块柜板下楼,电梯里的邻居见状问候道。
“没有买。还是租的。”大儿子笑着回答,只是笑容有些讪讪。
房子,一直是老江家的一块心病。
老江夫妇是回沪知青。近十年来,他们几乎每两三年就要搬一次家,每一次都是老惠夫妻帮忙。这一次,大儿子跟老江夫妇在同一个小区里各自租了一套房子,两套房的租金一个月7500元。
“老早自家的房子,一个月还贷3000多元。那时说还不起,把房子卖了,结果现在一个月房租7500。”说到房子,奔四的大儿子语气里还能听出一丝怨气。
回沪后,老江一家人卖过水果,跑过出租。如今大儿子在倒手牌照,小儿子还在开出租。一家人虽谈不上富足,但收入其实并不算太差。然而就是因为没有房子,动荡的搬迁生活让老江一家人总觉得自己挣扎在贫困线上。用大儿子的话说,赚的钞票都交房租了,这些年都白忙活了。
“其实,这些年我们有过两次机会。”老惠卸货时,小儿子跟我讲了自家买房的故事。10多年前,江家曾在宝山看中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约30万元。当时已付了首付,可家里人商量后觉得一大家子最好买个150平方米的房子。然而,等江家退了款准备买大房子时,说好借钱的朋友却反悔了。第一次买房就这样搁浅。
过了几年,房价蹭蹭往上涨,老江又花了60多万元买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比之前的房价,这房子老江一家买得有些不甘心。正好没多久碰上家里人生病,一个月还贷3000多元,家人都觉得有些吃力。于是老江把房子给卖了。没想到的是,这一卖就再也没能等来再次买房的机会。
门卫跑过来看热闹,并搭话:“要放鞭炮吗?”“租的房子,无所谓了。等住自己的房子,再放吧。”小儿子悻悻地说。
保洁阿姨其实有三套房
老江家的故事只是老惠这些年看过的千百个故事中的一个。搬家16年,他看过太多悲欢离合、光怪陆离,也看透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永远不要以貌取人,永远不要被表象迷惑,便是其一。
他曾帮一个精英男模样的人搬过家。初见,对方从头到脚一身名牌。然而,走进对方租住的房子,老惠发现除了一衣柜的名牌服饰,几乎再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衣柜是那种一两百元的简易衣柜,这让挂着的名牌衣服忽然多了几分七浦路的即视感。
聊了几句,老惠得知“精英男”是一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在外应酬需体面,钱都花在了装点门面上。
跟“精英男”一样令人意外的,是老惠所住小区的保洁阿姨。这是一个60多岁的上海本地人,每天穿着工作服在小区里扫楼道、擦扶梯。要不是她让老惠帮忙搬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阿姨居然有三套房子。
他很好奇地问对方,条件那么好怎么还出来做工?阿姨告诉他,自己是本地的农民,因为拆迁分了三套房子,确实吃穿不愁,可她干活干惯了。
教授把一整套房子都用来放书
这些年,他实在看过太多因执迷于钱财而带来的痛苦。搬家现场,亲兄弟因遗产分割而反目成仇,夫妻因离婚的财产归谁而哭天抢地……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住在新天地附近的一户人家。
房主电话预约时,口气很急,下午打电话要求晚上就搬完。那是一处高档住宅,房子很大,四室两厅。屋里有很多纸箱,房主着急地把家里重要的东西塞进纸箱,连箱口都顾不上封,就匆忙让老惠搬走。打开其中一间房门,老惠愣住了:屋子里堆着满坑满谷的茅台酒、五粮液、中华烟,还有各种金光闪闪的摆设。
房主几乎以一种逃离的姿态在搬家。东西搬一半,扔一半。在打包那几十个黄金摆设时,剩下最后一个装不下了,房主就随手把它送给了老惠。
那天,老惠收获颇丰。房主把电视、音响、冰箱等家电都送给了他。光是冰箱里的进口牛肉,老惠一家就吃了一个礼拜才吃完。房东甚至指着水晶吊灯、地板问老惠:“这些你要不要?要的话都拆走。”
老惠抓住时机问:“这些都不要啦?”房主神色复杂地说了句:“反正马上就要被收走了。”
与此相比,老惠更欣赏一位大学教授的生活。“人家藏书顶多是间书房,他却真的把一整套房子都用来放书了。”那次走进教授在新华路的房子,老惠简直惊呆了:一套三房两厅的房子,里面所有空间都放满了书。一排排的书架中间,只留一人通过的空间,排列得就像图书馆一样。那次,他用5米的货车足足搬了一车书。这样富足的精神世界,让老惠深深羡慕和向往。
解决温饱后,人可以为兴趣而活
有时候,搬家还能发现赚钱的门道。
那次搬家的是一对夫妻。两人都开豪车、戴名表。他对两人的职业产生了好奇。询问得知,夫妻俩的职业是明星中介。比如,某商场开业需要明星来表演,他们就负责帮助联系明星的经纪人从中牵线搭桥。只要有明星资源,轻轻松松打几个电话,一笔生意至少可以从中抽取十几二十万。
跟老惠一起去搬家的兄弟心动了。这两年,这个兄弟一边做着搬家生意,一边逐渐转行到明星中介,生意似乎做得还不错。听说前一段时间这兄弟刚做了一场大型演出,一单就赚了100万元。
“那么多!你就不想转行?”我问。
老惠笑笑:“解决了温饱之后,我觉得人可以为兴趣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