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锐
“贴条险”所引起的市场争议,因为保监会的高调介入,再度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针对“贴条险”的正式推广,保监会提前发文指出,“贴条险”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而针对违法行为提供赔偿,其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对此,OK车险昨日做出正面回应,但临近傍晚,贴条险忽然正式下架。
“贴条险”被判违规
就在上周二,针对“贴条险”一事,晨报曾推出《贴条险,保险创新还是噱头?》的相关报道,引发读者的广发关注。而在上周五,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也正式发布,就在当天的官方网站上,保监会专门发文提示,根据保监会目前掌握的情况,该销售平台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贴条险”针对违法行为提供赔偿,既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也不符合保险原理,有关机构和人员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请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风险。
就在今年“3·15”前夕,“贴条险”正式上线,是由一个名为上海保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并在一款手机App上售卖,针对车主被贴条受到的处罚,该业务提供最高100元的赔偿,而在推广期的最低购买费用仅为1元,这被认为有鼓励违章停车的嫌疑,刚一推出就引发较大争议。工商局信息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网络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制作各类广告等。
“贴条险”傍晚忽然下架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OK车险昨日回应一波三折,下午5时许,“贴条险”正式下架,而在此之前的回应中,OK车险的回应还很详细,并对保监会的指责作出澄清和解释。不过,这一切看来都是徒然。
昨日傍晚,晨报记者登陆其APP,忽然发现“贴条险”下方多了一行醒目的红字:“贴条险应有关部门要求已经下架”,而后再点击购买的时候,页面给出的回复显示“贴条险已下架”,并留下一个相关联系邮箱。对此,晨报记者试图联系OK车险创始人齐石,但至截稿时也未得到回应。
而在昨日上午,有媒体登录这款手机App,输入手机号注册后,根据页面提示,点击“贴条险”一栏,还是成功购买了该款保障期限为一年期的产品。虽产品仍未下架,但保监会表示,将对“贴条险”相关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及时公布调查结果。
不过,该页面还是出现了相应变化,在其注意事项中,特别注明:“‘贴条险’不是一款保险产品,而是这款App提供的类保险服务。作为销售平台的手机App不隶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想买保险的同学请参考《风险提示》。”
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点是,该手机App的《风险提示》却直接链接至保监会关于防范“贴条险”风险的提示。
OK车险回应三大质疑
针对保监会的风险提示,推出“贴条险”服务的OK车险平台,昨日早晨在其APP上作出正面回应,就近日来普遍受到关注的产品相关细节问题做出澄清,声称会密切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的同时,对保监会风险提示予以说明。
质疑一:贴条险是为了鼓励违章吗?
贴条险的初衷是为了给被意外贴条的车主弥补损失和提供便捷。对首次购买的车主,我们采用“无罪假定”,默认都是好车主;而对非首次购买的车主,按照其历史赔付频次而定价,最高定价99元。用99元买100元补贴,并需支付代办费用的情况下,已经不能称为是鼓励,而是惩罚。即使被定价99元的情况下,只要车主在随后的一年中不再违停,价格会自动回落到18元。
质疑二:贴条险是保险吗?
贴条险自上线之日起就定位为一个服务,而不是保险产品。在贴条险的用户服务条款里面,也明示了“贴条险”是一项服务,而我们和客户的关系是服务关系而不是保险契约关系。
我们命名中有“险”字是为了方便用户理解这样一种有或然性的服务(如果叫“贴条补贴”用户可能会理解为每次贴条会有这个补贴)。在贴条险的实际操作中,被贴条的车主不会实际“拿到”补贴,其权益是通过享受OK车险的代办服务、并减免100元罚款的方式取得的。
质疑三:为违法行为提供补偿,合法吗?
很多个人用户关心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借机普及保险相关的法律理念。
和违法行为相关的保险赔付,在保险行业内屡见不鲜。举例来说,因为违章停车引起的车辆被盗、被撞、被碰擦等损失,保险公司正常理赔;因为超速、闯红灯引起的碰撞事故,第三者责任险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