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
3月22日,第23届世界水日之际,湖北荆门漳河之滨再聚爱水先锋、环保志士。在漳河环保宣传行活动启动仪式上,湖北省环保厅环境监察总队总队长李永福、荆门市副市长张尚贵现场舀取漳河水后直接饮下,用行动呼吁护水爱水,也力证漳河水质之佳名符其实。“习总书记曾说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我们不提倡在漳河水游泳,今天用直接喝的方式,感受其实更深刻”,二人交谈中风趣的话语引发现场的会意笑声,与会人员纷纷拿起水杯,一尝纯净甘甜的漳河水,对漳河的自豪感与珍视之情也油然而生。
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表明,漳河之水质是否真的适合直饮,这则报道本身也因为某一企业品牌的植入而让人疑心是否有炒作之嫌,但无论如何,一群老于世故的中年人,可以在春天之野,青山之畔,绿水之旁,轻松随意地取一瓢而饮,这本身是一件多么让人艳羡或心向往之的一幕。而这样的一幕,对于像笔者这样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人来说,的确也不太陌生。至少在我记忆中的童年时代,山泉与河水,是可以像这样随意取而饮之的,那味道也的确是纯净甘甜的。或许现在很难说,那水质一定健康安全,也很难说全无污染,但如今想来,至少还有一种“放心感”在其中。这便极其珍贵了。
在舆论普遍对“领导带头喝水”之类的行为并不看好的情形下,我倒并不是为“直饮漳河”这种泛商业化的行为背书。但如果在这样的行为艺术背后,的确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清洌纯净的河水,那总是一件让人愉悦并乐于接受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天方夜谭式的传奇。因为作为一个更加普遍的事实,在许多地方,要想找到一条像样的河,别说是可以饮用的,哪怕是可以下水去游泳的,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就在2007年,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就曾坦然表示,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二分之一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到2012年,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同样对媒体表示,“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在别涛的电脑里,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一种颜色的江河污染照片都有。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被污染的江河什么颜色都能找得到,真可谓“七彩江河”。
那么,水污染治理现状又如何?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江河经过治理之后情况也有所好转,但总体来讲,污染还是呈现了向更大范围蔓延的局势,“对于水系来说,污染容易治理难,所以我国的水污染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漳河水之所以到现在仍未被污染,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并不是水污染治理之功。因为山区地理区位的原因,漳河多年来一直少有污染,加之当地近年来逐渐强化的环保意识,因此使之保持了某种“在山泉水清”的原始状态。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条未被污染的漳河,才可以成为当地人为之自豪的泉源。
愿得一泓水,可以饮乡愁。“留得住乡愁”,是一句越来越唤醒更多人共识的情感表达。2015年春节期间,许多游子也照例在各种媒介上谈论中国村庄的现状。其实乡愁何谓,故乡何谓,不就是我们童年时的那份记忆,记忆里的那片山山水水吗?假如山也秃了,水也臭了,乡愁也就无处寄放了。由此而言,不再污染,重视防范,加大治理,就不应再是一件“说得多做得少”的事情了。
(作者为潇湘晨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