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要闻A03版:广告A04版:要闻A05版:要闻A06版:上海A07版:上海A08/A09版:上海A10版:上海A11版:上海A12版:中国A13版:信息专版A14版:广告A15版:广告A16版:中国A17版:品致A18版:广告A19版:广告A20版:广告A21版:国际A22版:国际A23版:国际A24版:晨品生活A25版:广告A26版:评论A27版:评论A28版:广告A29版:广告A30版:体育A31版:体育A32版:体育A33版:财经A34版:财经A35版:财经A36版:综合A37版:理财A38版:基金A39版:广告A40/A41版:广告A42版:互动A43版:微博A44版:健康A45版:健康·保健A46版:健康·医疗A47版:健康·好孕A48版:广告B01版:文娱B02版:文娱B03版:广告B04版:文化B05版:星闻B06版:广告B07版:广告B08版:广告C01版:人才周刊C02版:热点聚焦C03版:职场C04版:高级研修D01版:品致D02版:品致D03版:品致D04版:品致D05版:品致D06版:品致D07版:品致D08版:品致D09版:品致D10版:品致D11版:品致D12版:品致D13版:品致D14版:品致D15版:品致D16版:品致

官员“曲线提拔”全靠档案造假

8年8岗横跨两省5地 江西一政协委员被撤销资格

2014年11月06日   A16 :中国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据新华社南昌11月5日电

  8年时间,8个岗位,横跨两省5地,且多个岗位任职不满一年,一名副科级乡镇干部就变身为正处级团市委书记,还戴上了省政协委员的光环。
  因涉嫌违纪,江西省政协日前作出决定,撤销原鹰潭团市委书记徐楷江西省政协委员资格。经调查核实,徐楷涉嫌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违规任用等问题。
  2013年9月,中央第八巡视组反馈意见指出,徐楷涉嫌“造假骗官”。江西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调查发现,徐楷涉嫌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违规任用等问题基本属实。
  据组织部门的一份材料显示,2005年6月,徐楷从南昌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随后被江西省委组织部录用为选调生,安排到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洪源镇担任副镇长、党委委员,取得公务员身份。
  2008年底徐楷任景德镇人事局职称科科长。2009年1月,又通过公推竞选担任安徽省合肥市团市委副书记。江西省一名熟知组工工作的人士说,通过档案造假,徐楷获得2008年安徽合肥面向全国公选团市委书记的参选资格。
  根据合肥市当时的公示,公推竞选对象须为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徐楷的年龄存在1978年和1980年两个版本。徐楷在南昌大学就读硕士期间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徐楷出生于1978年11月。然而,此后他发表的数篇论文又显示为1980年出生。
  “提供一份虚假入团志愿书,再通过组织认定,就等于把虚假的年龄‘合法化’了。”这名熟知组工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入团志愿书造假和年龄造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干部年龄的认定,一般以档案中最早的一份材料记载为基准点。而入团志愿书是档案中比较早的材料,是认定干部年龄、工龄、党龄的重要依据。
  不到两年后,徐楷又从安徽调回江西鹰潭市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同时挂职担任贵溪市委副书记。2012年11月,调任共青团鹰潭市委党组书记,当年12月当选为鹰潭团市委书记。“如此跨省、多岗位频繁调动,仅从理论上可以做到,普通干部在实际中难以实现。”知情人士说。
  江西省专项工作小组的调查发现,徐楷还存在被违规录用为公务员、仿造档案、对抗组织调查等严重违纪问题,调查组将进一步核实,并根据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档案造假三大猫腻]

  据中央巡视组通报,去年以来,已公开通报的31个被巡视省区市中,有11个存在干部档案造假问题。档案造假现象主要存在三大猫腻:
  ●一是造假目的就是为“升官”,时间多集中在干部选拔任用前后。档案中最为关键的年龄、基层工作经历等造假,主要集中在干部选拔任用前后。早在2005年,南昌市委组织部就曾一次性审核发现干部档案工龄、年龄、党龄“三龄”前后记载不一致问题437例,其中涉及到在职县处级干部319名。
  ●二是造假环节集中,常借工作调动之机“瞒天过海”。一些基层组工干部告诉记者,由于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平时难以寻觅造假“良机”,所以,干部档案造假最常用的伎俩就是抓住工作调动之机,利用调出单位与调入单位之间的衔接漏洞,实施造假。
  ●三是造假暗藏“玄机”,“权力干预”背后实为领导授意。
  根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档案在档案室由专人管理,借阅、使用须遵循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据透露,干部档案造假的首要前提是能接触到档案,有的是造假者通过收买档案管理者造假,但更多的则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上级领导授意而为之。

  [专家建议]

  加强“异常提拔”监管力度

  专家指出,突破诚信底线进行档案造假,谋取的尽管是一己私利,损害的却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危害不容小觑。
  江西省社联副主席吴永明建议,在信息化时代,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要跟上信息化步伐,探索实施数据化管理,减少档案管理过程中人为接触原始纸质档案的环节和可能。进一步公开信息,把干部档案、履历“晒”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让造假者的猫腻无处可藏。与此同时,加大惩处力度,让档案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干部档案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如出现档案涂改造假,首先要追究档案管理者以及授意或参与篡改、造假的相关人员的责任。”南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晓波告诉记者,我国干部管理制度已经运行多年,制度建设非常严密,之所以出现档案造假情况,问题主要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使用档案。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肖滨认为,要从源头上遏制干部档案造假现象,还需进一步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异常提拔”的干部要重点监控,避免关起门来选人、用人,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

友情链接: |新浪 |网易 |搜狐 |腾讯 |大申网 |上海通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 |上海报协网
|四川新闻网 |大众网 |大河网 |广西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 |大江网 |浙江在线 |环球网 |凤凰网 |网络社会征信网
|金黔在线 |云南网 |山西新闻网 |荆楚网 |每日甘肃 |互联网举报 |中国网联网 |华声在线 |湖南在线 |商都网
|中国传媒网 |瞭望观察网 |大公网 |看看新闻网 |中国广播网 |金羊网 |中纪委监察部 |上海农场知青网
解放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