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要闻A03版:广告A04版:要闻A05版:广告A06版:要闻A07版:要闻A08版:国际A09版:国际A10版:国际A11版:国际A12版:国际A13版:广告A14版:中国A15版:中国A16版:中国A17版:中国A18版:地球A19版:上海A20/A21版:上海A22版:上海A23版:上海A24版:评论A25版:评论A26版:上海A27版:娱乐A28版:文化A29版:文化A30/A31版:艺术品展A32版:文化A33版:赢家A34版:赢家A35版:赢家A36版:赢家A37版:赢家A38版:赢家A39版:意邦饰界A40版:意邦饰界A41版:意邦饰界A42版:意邦饰界A43版:赢家A44版:赢家A45版:赢家A46版:赢家A47版:广告A48版:广告B01版:冠军之路B02版:冠军之路·看台B03版:冠军之路·队报B04版:冠军之路·队报B05版:冠军之路·队报B06版:冠军之路·队报B07版:冠军之路·队报B08版:冠军之路·队报B09版:冠军之路·界外B10版:冠军之路·界外B11版:广告B12版:广告B13版:互动B14版:影像B15版:倾诉B16版:广告C01版:人才C02/C03版:人才·特别策划C04版:人才·专题C05版:人才·成才之路C06版:人才·成才之路C07版:人才·留学海外C08版:人才·专栏C09版:人才·留学海外C10版:人才·成才之路C11版:人才·资讯C12版:人才·职场调查C13版:人才·薪酬C14/C15版:人才·移民C16版:人才·国际教育C17版:人才·留学移民C18版:人才·留学C19版:人才·成才之路C20版:人才·移民留学C21版:人才·维权C22版:人才·才市C23版:人才·薪酬C24版:人才·高级研修D01版:品致周刊D02版:封面故事D03版:新潮事件D04版:摩登时代D05版:美丽视界D06版:生活灵感D07版:生活灵感D08版:品味吧台

兼职农民“收麦帖”走红

2012年6月28日   B13:B13-互动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高艳

“机械麦客,我更愿意这样称呼这些驾驶收割机的人。呵呵,小时候后老师让每个同学说理想,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开拖拉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摘自网友“慧慧”的《收麦记》)受访者供图



  晨报记者 高艳

    在省城工作了六七年的网友“慧慧”,前不久休假回老家收了趟麦子,他在论坛上图文“还原”了收麦的经过。这个原汁原味的乡村题材帖,意外走红,一周时间点击量即迫近16万,跟帖近千条。不少网友称赞满地黄澄澄麦穗的景象很壮丽,而很多像“慧慧”一样离开家乡到城市发展的人则表示,“走多远,也忘不了土地,忘不了根”。“慧慧”告诉记者,自己理想的职业规划是做一名新农民,利用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在现代农业经营方面走出一条路。

    “慧慧”6月21日发布了网帖《收麦记》,帖中谈到,他在位于关中平原的老家有将近5亩地,6月中旬请假三天回家收麦。用新买的相机,“慧慧”记录下田里金色麦浪起伏、“机械麦客”操纵收割机收割、脱皮后麦粒堆积在屋里等初夏农忙景象。“看着麦田就像看见自己的孩子一样!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这么多年挣多少钱都没有的。”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帖子里,“慧慧”还记录下其他乡村体验,如用自己种的黑豆做豆浆,喝带有淡淡奶腥的羊奶等。他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几个动物朋友,如半夜里偷吃青麦子的大狗、耳朵盖脸的家养猪、邻居家每天产奶9斤的羊等。

    相比城市里的“程式化生活”,“慧慧”感觉乡村让他的心灵找回平静。“农村的夜晚别有味道,要么一会宁静得你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要么就是蛐蛐躲在哪个角落里吟唱。”“躺倒床上。感觉全身就像是被熨斗烙过一千遍一样惬意!”

    不到一周,即有近千人跟帖。不少人力挺这个农村题材帖,称赞贴近生活,很向往那份收获的喜悦。更有一些走出乡村、在城市打拼的网友表示,看后有了一种回归故里、回归田园的心动。

【对话】

规划返乡创业,想做“新农民”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已回到西安的“慧慧”。他叫惠向峰,70后,当过兵。对于《收麦记》的网络走红,他表示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惠向峰介绍,自己家乡是关中平原的一个普通乡村,是传统的产麦区。因为父亲在外地上班,他读小学前就接触了不少农活,退伍后已在西安打拼了六七年。出于一种对根的依恋,去年他回老家把原本租给别人的5亩田收了回来,买来麦种和肥料,自己种麦子。今年6月13日,惠向峰利用公休,返乡收麦。

    “目前,我像是一个兼职农民。”他坦言,在去年回家种麦子时,曾感受到一种压力。“村里乡亲们难免在想,这小子在外面没混出来,破产了,或是闯祸了、欠人家钱了,要不怎么会回农村种地呢?”但事实上,他选择一边在西安工作、一边不定时回乡种地的原因,就是想探索一条职业发展的新路,“想做个新农民”。

    记者:这次回家收麦,麦田的照片被赞“壮丽”,很多人想和你一起收麦。那你在麦田收割时的真实感受如何?

    惠向峰(下简称“惠”):苦中有乐吧,干农活哪有那么轻松?收获当然很开心,但顶着大太阳的滋味不好受。那几天是高温天气,收割机到了下午五点多,显示的温度还高达47.7℃。

    记者:你这5亩小麦,常规产量能有多少?

    惠:不满5亩。能打4000多斤麦子,磨成面粉大约3000多斤。像一个四口之家,一个月最多吃50斤面粉吧。

    记者:在与网友交流时,你表示想回村发展,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惠:前不久,我城里同事的孩子到农村,第一次看到猪,觉得很好奇,盯了一整天还不肯走。其实,城市和农村某种意义上讲,脱节比较大。我觉得,传统农业已经到了转型期,或许包括我在内,是最后一批农民了。我这个人好奇心重,喜欢尝试,我就想做一名新农民,打破传统观念,利用网络平台,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一个圈子。

    记者:你谈到想做个农庄,对农庄有什么具体规划么?

    惠:我真的想在农村做番事业,搞个农庄,至少上百亩地,种小麦,种黑豆、黄豆,再搞养殖,养点猪、羊、鸡。我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走,想尝鲜果子,一定要走新路。



用户名:


解放日报 - 新闻晨报 - 新闻晚报 - 申江服务导报 - 新闻晨报社区报
报刊文摘- I时代 - 房地产时报 - 上海法治报 - 支部生活 - 新沪商 - 人才市场报 - 上海学生英文报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爆料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