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托德 (卫报专栏作者)徐景 编译
在英格兰被意大利淘汰出局后,主帅霍奇森说道:“很高兴球员能有现在的表现,他们的复出对得起身上的球衣。他们已经向大家展现自己有能力可以更进一步。 ”霍奇森是在开玩笑吧?
从目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来看,如果英格兰退出国际足联、自己单干或许会更好。除非英格兰的足球文化从基层开始改变,否则英格兰永远不会赢得任何一项大赛冠军,永远。
两年后的巴西世界杯,英格兰不可能赢得冠军。事实上,他们甚至有可能没有参加决赛圈的资格。如果他们依然用老方法来办事,那么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出现。在对付强队时没有明确的传球目标,不能很好地控球,最好的例子就是皮尔洛和其他英格兰球员的反差,这一点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完全地暴露出来。
在两年后的大赛中,也许又会有不同的借口去搪塞。1998年法国世界杯,贝克汉姆在对阵阿根廷的比赛中领到红牌,成为全队的替罪羊;2002年世界杯,日本和韩国的高温让英格兰队望尘莫及,而且他们是输给了最终的冠军巴西队,所以情有可原;2004年,贝克汉姆再次成为了指责的对象,原因就是他在点球大战中一脚将球踢飞;2006年世界杯,鲁尼在葡萄牙的“阴谋”下被罚出场,10人迎战的英格兰自然无法对抗葡萄牙。那一年,队员们的太太和女友们也成为了责备的对象,因为她们的大笔开销。2010年,轮到了意大利教练卡佩罗,原因就是这位教练太过于严厉,并且是一位外籍主帅。在这段时间里,大家都知道,英格兰无缘2008年的欧锦赛。
这次对阵意大利的比赛,很多英格兰人总是认为意大利占了便宜,因为霍奇森刚刚上任,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球员进行交流和磨合。但是,只要英格兰不去学会如何在场上掌握足球、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接二连三的失败将会等着他们。
如果英格兰想要对付巴西的漂亮足球、西班牙的传接球或者德国队的完全掌控型球风,那么他们必须在年轻球员的培养和训练上发生改变。也许现在有些晚,但下一代球员完全可以去学如何像其他欧洲国家或者南美球员那样传球。除非英格兰尽可能放弃自己拿到球后就尽可能快地推进的打法,否则在之后的世界杯或者欧锦赛上,他们不可能拿到冠军。
所以,英格兰还不如花些时间将自己放在世界强队之列以外,直到他们在这项自己发明的比赛中学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