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徐惠芬
从“胡拉大屠杀惨案”到叙利亚击落土耳其军机,再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称国家处于战争状态……近段时间以来,叙利亚局势持续升级,有关西方可能军事介入叙利亚局势的猜测也不断升温,不过从26日刚刚结束的北约紧急会议来看,外界军事介入 “叙利亚战争”可能性甚微。
26日,北约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应土耳其要求举行了成员国大使级磋商。在土叙关系剑拔弩张的情况下,这一会议备受外界关注,因为它被认为是传递了北约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态度:虽然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会后对叙利亚击落土耳其军用飞机一事表示强烈谴责,缓解了土耳其的怒气,但并未发出任何要进行报复的威胁,外界据此认为北约目前无意对叙利亚展开军事打击。
那么,北约为何不借此机会对叙利亚问题展开军事行动,而只是“口头警告”呢?有分析称,首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
目前出现的各种评估表明,打击叙利亚的费用要比在利比亚开展军事行动高4倍。已经在利比亚战事中耗费了大量军事和财政资源的北约若想再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将不得不承担更为巨大的代价。
其次,巴沙尔仍握有大权,政府军与反对派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这意味着如果西方阵营军事打击叙利亚,遭遇的抵抗可能比在打击利比亚时更顽强,这也是北约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另外,北约是否军事打击叙利亚,美国的态度十分重要。对于美国而言,现在军事介入叙利亚问题时机并不合适。美国即将面临总统大选,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而言,他目前需要操心的头等大事就是大选,尤其现在的选情对其而言并不算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不会轻易地将美国投入另一个战场,更何况此前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已让美国付出太多。
还有一个因素是曾在利比亚战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法国的态度跟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新上任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并不像其前任萨科齐那样对中东事务感兴趣,对于他而言,更为紧迫的事情是搞好国内的经济。事实上,在欧债危机的打击下,欧洲多数国家都没有能力卷入一场战事。
当然,此前法国以及比利时等国领导人都曾表示,不排除参与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但前提条件是获得安理会授权,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安理会授权对叙利亚动武并无可能。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希望以外交途径解决叙利亚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中方反对外部对叙利亚进行武力干预,反对强行推动所谓“政权更迭”。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应由叙利亚人民自己作出决定。而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根纳季·加季洛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允许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外部干预叙利亚事务的倡议。
除了北约之外,波斯湾国家军事介入叙利亚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如果没有北约的支持,波斯湾国家不会武装干预叙利亚,只能如美国媒体所说的那样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
叙利亚局势走向的下一个看点是3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会议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对叙利亚冲突一方或多方有影响力的国家出席。此次会议将取得何种成果,叙利亚局势是否会因此有所转机有待关注,毕竟比起流血暴力事件的发生,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是更多人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