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头版A02版:要闻A03版:广告A04版:要闻A05版:广告A06版:要闻A07版:要闻A08版:国际A09版:国际A10版:国际A11版:国际A12版:国际A13版:广告A14版:中国A15版:中国A16版:中国A17版:中国A18版:地球A19版:上海A20/A21版:上海A22版:上海A23版:上海A24版:评论A25版:评论A26版:上海A27版:娱乐A28版:文化A29版:文化A30/A31版:艺术品展A32版:文化A33版:赢家A34版:赢家A35版:赢家A36版:赢家A37版:赢家A38版:赢家A39版:意邦饰界A40版:意邦饰界A41版:意邦饰界A42版:意邦饰界A43版:赢家A44版:赢家A45版:赢家A46版:赢家A47版:广告A48版:广告B01版:冠军之路B02版:冠军之路·看台B03版:冠军之路·队报B04版:冠军之路·队报B05版:冠军之路·队报B06版:冠军之路·队报B07版:冠军之路·队报B08版:冠军之路·队报B09版:冠军之路·界外B10版:冠军之路·界外B11版:广告B12版:广告B13版:互动B14版:影像B15版:倾诉B16版:广告C01版:人才C02/C03版:人才·特别策划C04版:人才·专题C05版:人才·成才之路C06版:人才·成才之路C07版:人才·留学海外C08版:人才·专栏C09版:人才·留学海外C10版:人才·成才之路C11版:人才·资讯C12版:人才·职场调查C13版:人才·薪酬C14/C15版:人才·移民C16版:人才·国际教育C17版:人才·留学移民C18版:人才·留学C19版:人才·成才之路C20版:人才·移民留学C21版:人才·维权C22版:人才·才市C23版:人才·薪酬C24版:人才·高级研修D01版:品致周刊D02版:封面故事D03版:新潮事件D04版:摩登时代D05版:美丽视界D06版:生活灵感D07版:生活灵感D08版:品味吧台

从工业区到知识创新城区的基本转型路走了10年

“大杨浦”谋巧转身:老厂房里拼设计

2012年6月28日   A20/A21:A20/A21-上海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吴飞/谢克伟/竺钢

杨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金兴明 晨报记者 竺钢 现场图片


五角场商圈现有商家将进行调整,通过一两年形成一定规模。 晨报资料图片


  晨报记者 吴飞 谢克伟

    一句话杨浦:

    像美国的硅谷,有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有一批创新企业家和创新型的企业,再加上有丰富的PE和VC的集聚,还有像斯坦福大学这样一流高校的知识引领。而杨浦都有这样的条件,有利于我们的创新。

    “杨浦是一个老工业园区,过去耳熟能详、代表上海工业的品牌,像永久、上海牌手表、中华香烟等都产自杨浦。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上海工业的转型,杨浦有了大的变迁,大量企业开始关停并转迁,下岗职工集聚,上世纪90年代杨浦走入了一个深渊,背上很重的包袱。”在采访的开场白中,杨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金兴明毫不讳言杨浦曾经的彷徨。

    “上世纪90年代是苦苦的思索、徘徊期,”金兴明说,“到新时期以后市委市政府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建设知识创新城区”。经过本世纪前10年的努力,杨浦区基本完成由工业大区向知识创新城区的基本转型。如今,金兴明可以如数家珍一般介绍这个拥有活力、创意与美丽未来的杨浦。

打造中国硅谷

容忍失败、鼓励创新

    杨浦创新城区有打造中国硅谷的野心。“像美国的硅谷,有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有一批创新企业家和创新型的企业,再加上有丰富的PE(私募股权投资)和VC(风险投资)的集聚,还有像斯坦福这样一流高校的知识引领。而杨浦都有这样的条件,有利于我们的创新。”金兴明说。

    杨浦区也在积极地推动与硅谷的实质接触。“硅谷银行和浦发银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科技型的银行,用以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如今也落户在杨浦。这些要素将带动杨浦的进一步发展。”金兴明说。

    当被问到杨浦创新城区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时,金兴明表示,杨浦区的知识创新基地,本身就是“大张江”建设中的一部分。“‘大张江’的一个核心、十二个园区中,我们是其中之一,”金兴明说,“而和张江核心区域相比,我们也有一些不同的特色。比如杨浦是高校的集聚地,有科技知识的集聚,至少三所以上高校有百年的历史,而在张江核心区是不可能一下子形成这样氛围的。同时和高校之间建立了众多高科技、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这也是在张江科技园区很难一下子建立起来的。所以,我感觉我们是大张江里面的一个成员,在某些方面可以走在前列。和张江核心区域相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开发东外滩

不要把滨江全都造房子

    杨浦区拥有15.5公里的滨江岸线,与黄浦江浦西沿岸的其他几个中心城区相比,杨浦的岸线最为绵长。“不仅如此,我们这里还是最有历史、最有内涵的岸线,因为上海工业的发祥地在这里。”说到东外滩,金兴明有些豪情。

    金兴明介绍说,杨浦的滨江线这么长,不可能一下子把战线全面拉开,而是分段进行规划和开发。现在首先要开发的是杨浦滨江的南段,大约5.5公里左右,从南边接上虹口一直到复兴岛的南口。“我们要注重传承历史,将历史文脉的保护、新功能的开发和提升结合在一起。滨江开发毫无疑问要引进新的功能,要由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但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把过去的历史文脉传承下来,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的。初步调研下来发现,有46处值得保护下来的历史型建筑,我们会把这样的文脉保留下来。同时,还会注重加强对市民的开放空间和商业商务功能之间的关系,不要把滨江全部都造成房子,要还江于民,特别是滨江岸线有一些集中的开放绿地和公园,比如会在杨浦大桥周边建大片的绿地,使得整个滨江地区成为市民的乐园,同时也是商业商务的高地。两者融合,相信未来杨浦滨江的南段会成为服务经济的高地,成为科技进步的高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乐土。”金兴明说。

收储复兴岛

“十二五”期间不随意开发

    复兴岛是黄浦江中的一颗明珠,何时开发、如何开发,金兴明的答案是“必须审慎而深思熟虑”。“复兴岛有非常宝贵的人文历史遗产。这是一块宝贵的资源,关于复兴岛的开发,我有一个比喻——做大衣的料子,还不能轻易简单地搞,一弄可能只能做背心了。”金兴明说。

    杨浦区计划中5.5公里的东外滩南段开发,到复兴岛口上就停下来,不包括复兴岛。金兴明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对于复兴岛,主要是两个字,就是收储,政府把土地收储,把资源控制起来,不能随意开发。包括目前杨浦区政府已经收储的一部分土地,我们也没有动,等到将来在上海市的层面上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有一个很好的主题,我们才集中力量去开发复兴岛。我想未来的大开发恐怕是在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以后,但并不等于复兴岛就不搞建设、不搞推进,我们会做一些基础性的建设,比如像轨交12号线,复兴岛就有一个站,将来也会带动整个岛和岛内陆腹地区域的集中开发。”

做好旧里改造

梅雨天向旧里居民说抱歉

    杨浦现在还有近200万平方米集中、成片和零散的二级以下旧里,里面生活的居民有将近7万户,尤其在现在这样的雨天里,许多旧里居民还需要“敲浜”。

    在访谈中,金兴明特地向这样的居民道一声歉:“我作为区长,借今天这个机会向生活在旧区里的居民说一声抱歉。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依然有不少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为政府来说我们感到非常自责。”

    金兴明表示,杨浦特别是在滨江地区还有不少旧里是排水的空白点,个别排水区域每小时只能排20毫米,排水量非常差,一下雨往往就积水。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和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加强对地下排水通道的疏通,对一些低洼地区,专门设置临时的、机动型的泵站解决问题。同时,组织一支专门的防汛队伍,明确了制度、加强了值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今年要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尽量减少局部地区由于暴雨给居民家里带来的困难,我会努力,也希望居民朋友相互配合,共渡难关。”金兴明说。

    同时金兴明表示,对于旧区改造,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做好。“第一,政府旧改工作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做;第二,要有创新方法;第三,任何时候一定要公平公开公正。”金兴明在访谈中表态说。而对于房源问题,他则提出,一是在房源统筹上给旧区改造任务比较重的区域予以倾斜;二是区政府拿出资金,到外区购买一些现有房源;三是调节土地和资源,自己建一些旧改的保障房。

提升五角场商圈

增加中环匝道口开辟停车空间

    作为商业中心,五角场的购物环境和整体商业配套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但金兴明也坦陈,这里还存在着商业品牌档次不够、交通拥堵等问题。

    对于品牌问题,金兴明介绍说,“合生广场”将于明年建成,这个区域是五角场商圈里的高档商务区域,会有五星级的宾馆,有大量一线品牌在这里集聚。在现有的商场里,政府和商家也会作一些调整,准备通过一至两年形成规模。

    而对于交通问题,金兴明表示,现在中环线的出口在这个区域堵得很厉害,尤其到星期六、星期天汽车出不来。经过和市有关部门的研究,即将在这里再增加一个出口匝道。关于停车,有关部门将通过淞沪路的改造,打造一个两公里长的地下停车场。同时,将借用创智天地以及整个江湾体育场,开发停车空间,为五角场商圈所利用。“现在这个区域没有利用,下一步要利用上,特别是创智天地,休息日都可以为商圈提供服务。”金兴明说。

打造新江湾城

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化

    “我们将按照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化的方法去建设和发展新江湾城。”金兴明如是介绍新江湾城的进一步规划。

    “对于新江湾城,大家可能理解这里就是一个居住区,但实际上不完全是。”金兴明介绍说。整个新江湾城,第一块是西北部,是高校和科技园区,还有“湾谷科技园”。第二块是中间,是品质生活示范区,这确实是以住宅为主的功能区。第三块则是靠近南边、由美国“铁斯门”公司开发的12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城市综合体,包括宾馆、商业商务、总部经济和部分高档住宅,一期、二期已经全面开工。据悉,最近耐克公司准备把中国的总部和亚洲的耐克研发中心在那里落户。

    他同时表示,下一步还会作一些完善,特别是在居住区中完善低密度的区域,“我们在进一步规划修编,进一步提高容积率,同时增加一些国际化的医疗、高档的养老、国际化的卫生、休闲资源。还有就是解决好交通问题,轨交10号线马上要延伸到浦东,18号线在‘十二五’期间也将进一步启动。”

答晨报·谈转型

[谈老厂房改造]

既传承又创新,在这方面要继续走下去

    新闻晨报:杨浦区原来是中国工业的骄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曾经的工厂如何进行改造,让它们形成新的业态、散发新的活力?

    金兴明:杨浦确实有较多老厂房、老仓库,过去是一个工业区,这些载体在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很重要,它既有传承历史的问题,又有创新的要素结合问题,如果两者结合较好,就是一种最好的利用,利用既有的建筑,加上现代要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味道的事情。目前杨浦区已经利用、改造的老厂房、老仓库在300万平方米左右,已经改造、建成的项目有三种类型,一类是都市型的产业园,总计有20多个;第二类是创意园区,第三类是博物馆、纪念馆,比如烟草博物馆、自来水博物馆、水厂博物馆等,部分项目已经完成改造,我觉得是蛮有意义的。如“十七棉”现在已经改造成时装中心,它原来是个纺织厂,目前修旧如旧,在老房子里搞了走秀台、时装发布中心、设计师工作室等。现在,那里的工作氛围非常好。再比如汽车场改成“国际设计一场”,原来的矽钢片厂改造成新媒体工作室、数据中心等。这些项目改造后,品位提升了,功能提升了,周边的环境改善了。因此,杨浦区今后在这方面要继续走下去。

[谈打造“设计之都”]

往前能发展创意、往后能带动专业服务

    新闻晨报:“环同济设计带”已经露出峥嵘,将来,这片充满创意的园区将如何引领上海的设计产业,打造一个“设计之都”?

    金兴明:“环同济设计带”是杨浦区比较典型的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联动发展区域,它是自发性形成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济大学建筑、规划等工科学科的老师和学生在校内外开公司。政府和高校发现这种情况后,从组织层面上规划、发展,之后腾出了很多空间,给相应的企业发展,后来逐步拓展,逐步形成设计一条街。到去年为止,“环同济设计带”已经拥有近2000家企业,年产出在180亿元左右。这两年,这些企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产业的集聚度比较高,主要集聚在现代设计,过去以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和通讯设计等为主,专业突出,集聚度高。

    与此同时,杨浦区没有把该区域单一地关注在产出上,不只是把它看作工业园,而是把它看作创意园、创新园,不断激发其创意活力。政府与同济大学现正在建设“国际设计一场”,即将原先4万平方米左右的停车场与其周边地区进行改造,形成30万平方米左右的“国际设计一场”。而之所以称之为“国际设计一场”,是要求有国际的眼界和水平,大量引进国际高层次的设计师,希望有20-30位有世界眼光、世界水平的设计师及其团队。中国与意大利共同建立的中意设计中心现已挂牌,希望设计师和团队能引领集聚,并把现在设计的主业拓展,不局限于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往前端能总承包,发展创意的模型,后端能带动专业服务业,把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等拓展到创意设计等方面。“国际设计一场”的二期工程主要为同济大学的创意学院和创意公司服务,该项目能提高创新能力,能培养国际化创新、开发的眼光,同时能为大学生和相关人士创业服务,当然,它也是设计产业的制高点。



用户名:


解放日报 - 新闻晨报 - 新闻晚报 - 申江服务导报 - 新闻晨报社区报
报刊文摘- I时代 - 房地产时报 - 上海法治报 - 支部生活 - 新沪商 - 人才市场报 - 上海学生英文报

解放牛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爆料
上海阿耳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