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东华 姚克勤 杨天弘 见习记者 言莹 实习生 吴越
栖山路五步一“松砖”,十步一“陷阱”;河南中路、汉口路至延安高架段两侧200米的人行道,9处地砖松动;广中路水电路一处人行道,因为地砖松动过于严重,80岁的老阿婆雨天改走非机动车道……
晨报昨日报道人行道地砖雨天变“水雷”后,不少读者致电晨报夏令热线反映曾遭遇人行道“水雷”烦恼。
针对上述问题,晨报记者昨日兵分多路,现场调查了浦东、黄浦、闵行、虹口、普陀、徐汇、静安7个区8条人行道。人行道 “水雷”看似一个小问题,但已是“遍地开花”。
虽然人行道地砖变“水雷”的症结都在于地砖的松动,但引起松动原因有的是设计问题,有的则是后期维护不及时。这些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就前天报道中反映的都市路腾冲路人行道“水雷”问题处理情况,12319城建热线接线员回答说,他们已将问题下派至闵行区相关部门。昨天下午5时,该问题下派记录显示已到当地街道。
浦东栖山路:五步有松砖,十步一“陷阱”
栖山路近民生路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南面沿街一排有10多家小饭店及烧烤店。在高约一米的隔离栏与各店面之间,留有宽约两米的人行道。不过由于各店门前均摆放着自家的柜台,因此留给行人的仅是约1米宽的通道。
昨日下午3点,虽然雨已停了近3小时,但记者走在这段不足100米的人行道却发现,路面上到处是乌黑的水迹。走在上面,脚底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另外,每隔数米,通道上就可以看到有地砖松动或缺失。
由于沿街都是小饭店,因此不宽的人行道成了各家小店清洗原材料的场所,有人在清洗小龙虾,也有人在清洗生蚝,而污水就直接流入了人行道中。
“五步一‘松砖’,十步一‘陷阱’,雨天每次走这段路都感觉像过‘雷区’一样。路面又滑,溅点脏水事小,摔上一跤麻烦更大。”附近居民李老伯说。
浦东崮山路:齿轮彩色地砖整块轧碎
位于浦东新区的崮山路近博山路段像一幅大拼图,靠西沿街的人行道宽约5米,主要由带齿轮形状的彩色地砖铺砌而成。不过路面大片大片地损毁,有的地砖已严重松动,有的从中间断裂,还有的因重压被整块轧碎,出现一片片的坑洼。
“彩砖表面上看挺好看的,但很不实用,走上去一不小心就会‘受伤’。”附近居民陈先生抱怨说,遇到下雨天,白天还能避开已经松动的地砖少溅些水,“晚上就看不清了,一脚踩在上面,水溅得裤脚上都是。”
“一些在这里玩耍的小孩子常被这些破损的地砖绊倒扭伤脚,前天我还看到一个穿高跟鞋的女孩因为踩中了地砖缝隙,扭伤了脚。”沿街一家理发店的员工说。
黄浦河南中路近汉口路:200米人行道9处砖松动
根据读者向夏令热线的报料,记者昨日下午在河南中路汉口路至延安高架段发现,这段路两侧的人行道铺设的主要是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约8厘米的灰砖,但至少有9处存在松动的情况。“这些地砖该好好修一修了。”提起人行道,饰品店老板吴先生满腹苦水,“尽管人行道不好骑车,但还是有不少人将车骑到人行道上。店门前不远就有几块松动砖,有人被绊后就会向我们抱怨几句。”
河南中路88号威斯汀大饭店进口边的人行道,铺的则是长宽约50厘米的大理石方砖,但目前约有2平方米的砖块破损,一脚上去,方砖就会像跷跷板一样翘起来。
就在记者现场采访时,一位身穿黄色上衣的女白领,一边低头看手机一边慢走。左脚一不小心踩上一块翘起的地砖后,失去重心的她右脚又重重地踩上了另一块破地砖,溅起的泥水直接射到了裙子上,白色的皮凉鞋上也满是污迹。
闵行莘吉路:地砖松动影响盲道
闵行区莘吉路是一条小马路,只有100多米长,紧挨着莘南花苑小区。虽然路不长,但人行道砖松动也很严重,“每次下雨,人行道上都是积水,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松动的地砖,污水甚至会溅到脸上。”市民张先生向晨报投诉说。
昨日下午2时30分许,记者在莘吉路上看到,人行道上铺设的都是正方形的彩色地砖,长宽约25厘米,颜色有红、黄、绿等。不过,这些人行道砖高高低低,而行道树周围的地砖更是或松动或翘头翘尾,有些甚至已开裂。
记者注意到,这条路上有近10处与盲道相连的人行道砖已出现松动,而盲道也因此变得不平整。
下午3点左右,赵阿婆带着孙子回小区,经过莘吉路时,不小心一脚踩到了一块松动的人行道砖上,污水立马溅湿了赵阿婆的裤管,“已经存在好几年了,我走路已经很小心了,但有时还是会踩到松动的地砖。小孙子夏天喜欢穿凉鞋,经常会踩到‘水雷’,身上弄得一塌糊涂。”“2010年我就打过电话,希望能找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帮忙修好这段路,但最终不了了之。”读者张先生说。
普陀枫桥路曹杨路:行人被迫走“S”形路线
由于地铁11号线枫桥路站的建设,出站口曹杨路沿线的人行道地砖也重新铺设了厚实的“灰长砖”。然而一个转角,却是另一番光景。
由曹杨路进入的枫桥路街口铺设的是红绿色方形地砖,但年代久远,早已破旧不堪。近200米长的人行道地砖几乎全部松动,更有残缺与开裂的现象。“晴天走路能听到地砖发出的‘咔嗒’声。雨天走在上面感觉就像在玩‘挖地雷’。稍有不慎,地砖下的泥浆就能溅到大腿上。”附近居民说。
有意思的是,在记者现场采访时,不少行人踮着脚尖行走在人行道的地砖上,而这可能是经常路过的原因。但即便他们走着“S”形路线,但还是会被暗藏在地砖底下的污水击中。
虹口广中路水电路:稍用力踩就涌出黑污水
广中路、水电路路口有一处人行道,被不少司机当成露天停车场,由于驶进驶出的车辆较多,被频繁碾压的人行道地砖,不少出现松动且坑洼不平。
这处人行道铺设的主要是长约20厘米,宽约10厘米的灰黑色砖。记者用脚碰触后发现,这些地砖已经非常松动,稍微用力踩下就有黑色的污水从地砖之间的缝隙涌出。
附近居民金小姐表示,这处露天停车场已经存在很多年了,“附近有不少单位,因此这边的停车位还蛮紧张的,尤其是工作日,常常停满了车。”
松动的地砖让附近不少居民“吃药”。80多岁的李阿婆表示,下雨天自己都不敢走在这段人行道上,“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松动的地砖上,溅出的污水会弄得裤子湿透。地砖坑洼也很容易让人摔倒受伤。”
“每逢下雨天,我就走到非机动车道上去。虽然有点危险,但至少不会被绊倒。”李阿婆说。
徐汇衡山路乌鲁木齐路:半圆形人行道30块砖松
著名的酒吧一条街——衡山路的人行道,铺的是统一的红色人行道砖,看上去十分坚硬。但在衡山路、乌鲁木齐路路口的一处半圆形的人行道,虽然直径只有5米左右,但大约有30块松动的红砖,稍稍用力踩一脚,就有黑色的污泥从红砖的缝隙间涌出。“衡山路的人行道质量都不错,但就是这个半圆形的地方松动得厉害。雨大时,走上去会有污水溅出。可能是排列成弧形的关系,地砖比较容易松动吧。”正在附近遛狗的蔡老伯说。
静安青海路:正方形地砖也有松动
静安区青海路,两三百米长的路段都是用正方形地砖砌成的,而为了打造休闲概念,青海路还在20多米宽的街道边安置了休闲座椅,供人小憩。
然而任何东西都逃不过时间的摧残,青海路的地砖也不例外,“街道上的地砖不少已经松动了,到了下雨天,砖上砖下都是积水。很多地砖看上去没有问题,但踩上去会把鞋子、袜子、裤子弄得都是泥浆。”市民陈女士说。